
《易经》乃中国最为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它是中国古哲先贤历经几千年的观察自然的智慧结晶。它揭示的规律与道理可用于治兵、可用于治国、可用于科技、可用于人文、也可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下面就从企业运作的角度谈谈《易经》如何与企业运作管理进行结合的问题。
《易经·系传》中说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来说,你所领导的企业或组织的太极是什么?它应当是一个企业或组织之所以创建、存在、发展、永续经营的原动力,一个企业或组织得以创立、存在、发展、永续经营的终极使命目标,它是可望而不可达、而又不懈追求的企业或组织远景。一旦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太极确定,那么它自然会“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形成一个从社会吸引人财物资本等,形成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或者价值的系统。因此根据组织系统的特性,很自然就会生出两仪:一仪是收入,一仪是支出。如果企业或组织的收入-支出>=0,则这个企业或组织就会生存下去;如果收入-支出<0,且没有外部资本扶助,则这个企业或组织将会很快衰亡。所以一个很聪明的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领导者,治理企业时无不是紧紧抓住收、支这两条线(企业或组织的阴阳)进行治理的,并通过绩效杠杆(如果把企业或组织的战略比拟为其太极图,那么绩效杠杆就是太极图中阴阳鱼中间的那根分界线)来促使支出为收入提供更高的效益,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进而推动企业或组织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因此一个企业或组织有三个部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是开源的销售部门,一个是节流的财务部门,还有一个是控制、促使将支出转化为更大收入的杠杆部门(姑且叫做综合办公室)。这是根据《易经》的生生之谓易来谈企业创立、存在、发展和永续经营的问题的。
下面将谈谈企业或组织如何应用《易经》三易原则,治理企业的。所谓《易经》三易是指:变易、简易、不易。企业或组织当中哪些是需要变易的?什么应当变易?哪些应当化繁为简易的,什么应该变为简易可行的?而哪些又是不能变易,什么当作为变易之项。厘清这些,那么治理、领导其企业或组织来,便会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首先,哪些是企业或组织必须坚守不易的。其实一个企业或组织它的不易应当它所以发展壮大的那个原动力,如果一旦这个变易了、而且不加以调整,无论它会暂时存在多久,这个组织的消亡是注定的。比如说,沃尔玛公司的企业使命是“为人们省钱,让他们生活的更好”。如果它哪一天不再为人们省钱,那么那天就是它走向衰亡的日子。有些组织在放弃其壮大的使命是不容易察觉或者不自觉的,因此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在省视收支时,一定要看看其中的收支项是否有偏离组织使命目标的。比如,某个国家的政党组织现在已经偏离其使命久矣,如果再不做出巨大改革的话,恐将在不久将亡,同时会连累其国家的治乱。
其次,哪些必须是企业或组织做到简易的。一个企业或组织得以存在和生存的基础是其顾客,因此企业或组织与顾客发生关联的界面应当是简易可行的。如果一个企业或组织提供的是服务(比如,一站式服务),那么顾客在消费服务的时候,他/她只需在一个接触点触发就可以体验完全部服务。如果一个企业或组织提供的是产品,那么顾客买到它的时候,基本不需要额外的帮助就可以使用起来(比如微软的视窗、苹果的iphone的成功),那么它便运用简易原则。同样,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沟通时也必须确定一个简易的交互界面点,使得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任何一个其他部门与这个部门交互的时候,只需要在这个简易的交互面上触发即可完成全部的沟通,那么它就是运用了简易原则(政府推行首问责任制、企业推行首接责任制即是简易原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