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德:流畅的立业之道(2)
2010-03-10 10:20
如果我们把众生幸福、社会吉祥、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当作企业的不变的本性的话,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客观境遇,我们都不会没有方向。因此,最终一
如果我们把“众生幸福、社会吉祥”、“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当作企业的不变的本性的话,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客观境遇,我们都不会没有方向。因此,最终一定能找到一个十分适合于我们企业的客观位置。就像水一样,在某一点上我们无法做到“服务社会,造福于人类”时,我们就往另一点上迂回,再不行就再移,始终坚持“服务”和“造福”这一本性,在与客观条件相互作用时,就无论怎样也都拥有方向。不去强求什么“攻克”、“改造”,不去无益的抱怨、烦恼,坚持“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的方向,顺应外部条件,顺流而下,顺流而去,正确的位置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了。
我们所说的企业的正确位置,指的是什么样呢?指的是客观需要、客观许可,而主观上又正好能够做得到这样一种主客观相互吻合的位置。这样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主客观的变化,这个位置也是活的,流动的,完全跟水一样。比如一个企业在规模和实力较小时,它可能是以帮助人们搬家的形式服务于社会。它这时的主客观条件就是这样决定的。到了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实力增强了,像水在某处积蓄了很多能量一样,加上客观社会需求的逐步演变,这个企业就有可能放弃过去的服务方式和企业位置,采取新的更具规模的其它方式(例如生产食品)来重新在环境中求得新的正确的位置。这时的位置,仍然是由主客观条件的吻合与否决定的。
当然,实际生活中,这个企业也可能中途生起妄念,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不尊重和不顺应客观规律,变得胡作非为,放弃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企业天职;这时它也就与“水之道”相背了,其结果又会怎样呢?客观规律是不容侵犯、不容践踏的,它照样会强行给这个企业“留下”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也许是十分不妙的,也许正是法网收紧之处。最后自绝于社会。
可见,企业的立业是一个不会间断的过程。任何企业,并不是创业之初选了一个立业点,立业工作就一蹴而就了。立业的课题,像水的流程一样,从雨点到小溪、大江、大海是演变的、汇聚的,是经常的,是不断的。从一个立业点,到另一个立业点,这种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想每一步都不失误,每一步走得恰到好处的话,我以为,学习“水德”,从水的品质中获取企业发展的品质,是有十益而无一害的。
再者,我们回头来看看,水在忍让、融通、迂回中的另一种“因水德而受益”的情况。这种情况说的是:水遇阻就让,变通迂回,不去妄加冲击,不去刻意争道,不强求于天下;这样的结果是,于客观规律毫无冲撞,于水也毫无损伤。其中,水因忍让而无损,很值得企业引以为训。凡主客观条件不尽吻合,不要去强求,不要以为强求真能使你成功。让一让,变通变通,保全了自身完好无损,这已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步了。因为主客观条件摆在那里,知道迂回之路,这已是最近的路了。《道德经》二十二章中“曲则全,枉则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意思是委曲便会保全;在这个意义上,弯曲的东西已经是最直的了。还愿各位读者于此有所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