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我无为而民自化——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

2010-03-10 10:53
来源:大道·无为 作者:薛永平
“道”的“无为”原则,“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理思想,落实在企业的内部运行管理中,是什么样情形呢?

我无为而民自化——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

 

“道”的“无为”原则,“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理思想,落实在企业的内部运行管理中,是什么样情形呢?
 
我认为,除了前面已经讨论过的“企业宗旨”、“企业理念”、“企业信仰”等企业的基础软件系统,应当正确、坚定、长期不乱变而外,最后归根结蒂,还落实在围绕质量标准,制定出操作规程,即工作标准;然后,针对工作标准,制定操作法;让每一个岗位均有可操作性、可控制性。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后,要让员工竞选自己的岗位。有什么样的才干、能力,选择什么样的岗位。上岗后尽情发挥。职工在上岗时,对不合理的规程和方法加以改进,改变原规章。这样,就有了职工的参与性;工作时,应对职工用之以情感,这情感是在制度下的。
 
这样做,是让职工在企业的内部运行中“自化”,企业领导层无须过多地干涉他们,因为制度、原则、操作规程都已经建设好了,企业的运行也就有了基本的轨道了,而这个轨道又是围绕质量标准展开的,只要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结果自然是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何况我们说,每一步的操作规程、每一个岗位上的操作法,都已是具备了可操作性、可控制性的。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过多的干涉的话,反而会出乱子,就像煎煮小鱼时,过多地翻动反而使鱼肉烂掉一样。其实烹小鱼时,只要火候对、调味份量适中,什么东西先下、什么东西后下,这些“规程”正确,结果就能拿出色鲜味美的上品来的。
 
国家的治理也是这样的,一些基本的大法制定出台,一些机制形成之后,治理者也就不再过多 地对基层采取干涉,因为大的法则、大的制度、大的机制,只要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性,而且又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它们又是围绕着国富民强这一大目标展开的,那么,社会各种力量无论怎样活跃,只要它们是在国家管理所给出的各种轨道中就行,就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正是建立这样一些轨道。有了轨道,就欢迎各种力量尽情地在轨道上来发挥了。
 
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也都集中在这种可供员工积极发挥的“内部轨道”的建设上。这些轨道要像渠道一样,员工的才干、能力就像水,水通过渠道(员工的“能动性”通过可操作的规程),流向渠道的终点,去灌溉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产出高质量产品。
 
这样的渠道建成之后,日常管理工作中,问题就不是很多了。剩下的问题主要就是疏导了。哪一个环节有什么不畅,疏导疏导就通畅了,这种疏导往往是情感性的、思想性的,所以我们说,是在制度下适当运用情感。其目的,从生产者角度讲,是要让员工发挥才干,发挥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能力;从生产本身的结果讲,就是要多出、快出高质量的产品。
 
总之,以“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宗旨凝聚人,以“为众生服务”的信仰坚定人心,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要为企业所有员工发挥其才干提供一整套操作规程、操作法,使他们的力量能够汇于一处。这是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它能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尽情发挥,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作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