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我无为而民自化——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3)

2010-03-10 10:53
来源:大道·无为 作者:薛永平
我们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企业也不例外。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道德经
 
我们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企业也不例外。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道德经》第二章)。从企业管理角度讲,这些论述启发我们,要我们认识到:我们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存在着诸多的对立关系,这些对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本身就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企业领导所要做的恰恰是:要善于引导对立面的转化。怎样引导呢?依据规律,顺应它。这个规律,就是“烹小鲜”,就是“无为”。按这种规律去引导对立面的转化,企业获得的将是正面的效果。
 
具体说:企业处逆境时,只要根本上是对的,就要沉得住气,要明白“无”可以成为“有”,“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积极创造转化的条件,使之向正面效果转化。而企业处顺境时,也要明白“有”可以变为“无”,“成功”可以转为“失败”的道理,因而不骄不躁,清静无为地去根据规律办事,创造相应条件,化解矛盾。
 
企业家在用人问题上,也不可过分“翻弄”。
 
任何企业,都涉及用人问题。大一点的企业,还有上层、中层、下层管理干部之分。用人的得当与否,也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是企业成败的一个内部关键因素,不可不作讲究。
 
根据“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企业首脑在用人问题上,也应当采取“无为”的立场,坚持“烹小鲜”的态度和技法,不要随时乱“翻弄”。一般而言,企业在发展干部队伍时,先就应将干部的基本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看清看准。经认真考核、试用证明其胜任并合符企业道德要求的,就应大胆任用,只要没有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应长期使用,支持其开展工作。工作中即使出现小的失误,也应宽容、谅解,协助其纠正。而对那些过不了考核关、试用关的,或者过不了道德关的,坚决不用。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总地讲,“治大国若烹小鲜”,用在企业用人问题上,就在于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任人唯贤,创造宽松、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企业家在项目选择上应采取的态度立场。
 
根据“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企业经营项目的选择,也应采取“无为”态度。确定一个项目究竟是该上还是不该上,应依据“是否是社会众生的迫切的利益需求”这一准则来决策。属于社会众生的迫切需求,急众生所急的项目,就上,反之不上。一旦决定,不要轻易改动。朝秦暮楚,东一下,西一下,是办不成事的,结果只会是负面的。
 
只要认定所选的项目是社会众生所需要的,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条件,又是办得到的,认准了,选定了,就应“守中”、“抱一”,按照既定的道路,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地前行。如果了解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合于“道”),就要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使该产品早日问世。凡是通过努力能做到的,要尽最大努力去做,这样一定会有好结果。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