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家族企业传承大智慧(2)
2010-03-12 11:21
因此,到了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的一辈:贾赦又贪又酷又不要脸;贾政虽然看着挺谨慎,可是从薛蟠抢香菱他不闻不问这件事看,他就
因此,到了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的一辈:贾赦又贪又酷又不要脸;贾政虽然看着挺谨慎,可是从薛蟠抢香菱他不闻不问这件事看,他就是一个特大号的"假正经"。除了会喝喝茶,下下棋,没有别的本事,他保守顽固而又庸碌无能,根本无力制止子弟们的堕落,只能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架子,发出几声无可奈何的叹息。贾敬就是个老道,天天烧香炼丹地瞎胡闹。所以贾家从这一代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至于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宝玉、贾珍、贾琏、贾环,除了宝玉,贾珍、贾琏、贾环这三个都是心术不正。就是宝玉也是个没用的货,就爱作作诗,填填词,和姐姐妹妹们一块儿傻高兴。所以到这一代,贾府就剩一口气儿了。到第五代,贾家就彻底断气了。“草”字辈的贾蓉顶着个"大家子公子"的帽子,跟他爹一块儿玩人家的大闺女。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膘娼,淫纵放荡之徒。“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荣宁二公创下的基业终于毁在了后代儿孙之手。贾兰倒是个好苗子,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如果按照小说第五回中作者对贾府命运的暗示,贾府最后的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下场是非常悲惨的。
《红楼梦》中的“水代文玉草,一代不如一代”的故事正应了“五世而斩”的宿命理论。黄德华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中,第三代是关键,《红楼梦》的贾母虽是二代,但是她的专横、短视与享乐是贾府三代、四代而衰,五代而绝的关键原因。黄德华认为,贾母对于家族接班人的管理与培养缺乏战略眼光,儿孙们的不求上进,她不但不管,反而阻止贾政管教贾宝玉读书考科举。贾府是继续按照袭爵的方式发展,还是走科举的道路?这是关系到贾府家族能否破“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战略性选择,很显然,贾母选择的是袭爵的道路。所以她反对贾政逼宝玉念书,念书的目的是从科举进身,正儿八经当官。她认为贾宝玉身子弱,多病,都是他贾政逼贾宝玉念书逼出来的。其次,她纵容贾宝玉混在女儿堆里风花雪月。最后,贾宝玉厌恶功名利禄的思想,她却持无所谓的态度。
那个时代能够维护大家族继续繁荣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文功武略。贾府的祖上是从军功起家的,但是到了贾宝玉这代,虽然袭的爵位仍然是什么将军,但是真正要上前线带兵打仗立下军功,恐怕不是贾宝玉所能做到的。贾府家族要继续繁荣,只能让后代选择第二条道路,参加考科举做官,但这条路却被贾母堵死了。由于贾母的溺爱和庇护,贾宝玉成天在脂粉堆里厮混,结果成为"富贵不知家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的人物,无法继承贾氏衣钵。一脸和善的董事长贾母安于满足现状、放松了对继任者的管束和教育,因此,黄德华认为,属于二代的贾母是贾府衰退的最大祸首。
《红楼梦》问世以来,伴随着“谁解其中味”的对知音的寻觅和呼唤,引起了三百年来人们对他的探索和应答。而且这种探索和应答应读者的眼光不同而不同,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经典之作。黄德华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顶好的家族企业传承的小说,《红楼梦》之所以令人万般折腾,最根本原因就是揭示了贾府的接班人危机。家族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要看《红楼梦》,因为它揭示了千年魔咒“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根因。这个根因就是后继无贤能之人,而后继无贤能之人的根因是家族的最高管理者犯了五大错误:不重视接班人的培养与管理、缺失家族远景经营的规划、对家族的发展选择了错误的战略、守业而不是永续创业和缺失善德载福的信仰。正因为如此,创业者之后,就只能是败家者了。这就是《红楼梦》给予我们的教训。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