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的核心道理本身其实很朴素,与中国传统经典中的思想的朴素性非常类似,这就给我们打通管理学与中国传统经典之间的内在理路留下了契机。闲来我用管理学的思路来读中国经典,渐渐读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古今能够实现交流是因为,几千年的跨度背后,人际互动的经验和道理,未必会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不象从《易经》中读出现代物理来那样八卦,让专业人士哭笑不得。更何况,在这个满城说奶酪,言必称哈佛的年代,整理点国故,也算是发掘传统经典中的现代元素,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所作的一点贡献吧。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是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我从这里说起,是因为孔子所讲的治理国家的足兵、足食、民信三个层面,与管理学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资本的理论之暗合,着实令人称惊。战备相当与物质资本,粮食是百姓生存的基础,所以相当与人力资本,孔夫子认为最重要的,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任,也就是社会资本。
一个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根基是什么?自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这些概念普及以来,思想再落伍的人也可能也会暂时把目光从资产负债表上挪开,回答说是人力资本了。 其实,这个说法是经不起分析的。人力资本,如专业技能与技术诀窍本身,是企业成功公式中的一部分,但却未必是最起决定性的一部分。
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吧,它们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根基是什么?自然不是现金、存款、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本),那么是他们那个号称存放在保险箱里,只有几个人知道的配方吗?是他们几乎无坚不摧的广告队伍吗?是他们几乎无往不在的分销系统吗(人力资本)?其实都不是。可口可乐最重要的资本恐怕是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信任,也就是可口可乐品牌本身的价值,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品牌多年来一直以7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雄居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相当于它年营业额200亿美元的3倍多。
这听起来有点卑之无甚高论。事实上,人们容易忽略的是,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品牌代表的仅仅是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只是企业需要取得信任的五种利益相关方中的一种。其它四种分别是: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股东对企业的信任,以及社区对企业的信任。五种信任加起来,才是企业真正的立身之本。而这五种信任中,依我看来,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是其他几种信任的基础,是本中之本,万源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