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管理识人术:何谓“良臣”?(2)

2010-07-27 11:52
来源:晟辉人力资源 作者:佚名
李斯、陆贾、魏征等人虽然因直言有功而得宠,但不能因此而掩盖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直言并非都能成功。从认识论上讲,由于人们性格、经历、素质和世
 
李斯、陆贾、魏征等人虽然因直言有功而得宠,但不能因此而掩盖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直言并非都能成功。从认识论上讲,由于人们性格、经历、素质和世界观的不同,人们的认识是不同步的,即使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必然各有不同。因此,在直言时,作为直言者只要做到为尽"忠"而言即可,不必考虑成功与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上尽忠国民不惜丢乌纱帽,直言进谏,虽没成功,但他不失为人民的大忠臣。
 
识人举之以众,取之以公,这是识才的根本前提,以此才能识天下贤者。
 
刘向指出:"贤臣处'六正'之道",则"上安而下沼,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何谓圣臣?刘向说:"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这是说,圣臣的特征是: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使君显荣。周公便是这样的圣君。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同母弟,辅佐武王灭纣,封采邑于周,故史称周公。灭纣后,如何处理殷商的王族及其人民,武王征求诸臣的意见,吕望主张全部杀掉;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周公则主张以德服人,他主张:"让殷人留在原地安居乐业,争取殷人中有仁德的人。"武王采纳周公的意见,释放纣王囚禁的贤臣子箕子和殷贵族,开他账济饥饿的殷民。因之,殷人心服,这对巩固周朝的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武王临死,因子成王年幼,要周公执政,周公初哭泣不接受,后考虑天下诸侯将趁武王新亡而背叛,将引起大乱,以对周朝不利,于是毅然负起了重任。后果如其所料,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为争权,勾结商纣王之了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率兵东征,经过三年战争,才平定叛乱,保耻了新兴的周朝,后又继续扩展,使周统治地区远到海边。周公执行"明德慎罚"政策,因而天下归心。他便还政于成王。他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后代子孙不许"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许乱杀无幸,乱罚无罪。要自奉节俭,体会人民的隐情疾苦。周公为公为民和无私的品德,为后世赞誉。
 
何谓良臣?刘向说:"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于君,不敢独伐其劳,如此良臣也。"这是说,良臣的特征是:进群善言,勉以礼义,谕以良策,纠正其过,功成不居,归美于君。西汉萧何就是这样的良臣。萧何,沛人,当沛县吏。刘邦在沛起义,他是首谋。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邦图天下。这对刘邦指挥战争和后来治理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刘邦与项羽争霸,他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安抚人民,发展经济,全力支援前线战争,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及是供应,使刘邦能屡败屡战。坚持到最后胜利。论功行赏,初,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每。"关内侯鄂君认为萧何应第一,他的理由是:"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乏失都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荣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今虽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全。奈何欲以一世之功而中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刘邦赞成,定萧何第一。萧何虽功居首位,但谦虚谨慎,处理好与刘邦的关系。及刘邦及为巩固刘姓天下消灭诸侯王,萧何恐被疑,便以低价强买民田宅,以示已贪财无大志,同时说服刘邦将上林苑中的许多空地分给农民耕种。萧何污已而美君心,确是良苦。萧何病危,以天下大局为重,曹参对他虽有怨,也推荐曹参为相,并认为曹参为相,"死不恨矣"!表现了一代名相宽宏大量的风度。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