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竹林七贤(一)(2)

2009-07-22 14:32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因此,如何避免受害和保全自身,成为这一时期士人关心,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老庄的“贵无“思想,恰恰有助于他们,对这一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解决。

因此,如何避免受害和保全自身,成为这一时期士人关心,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老庄的“贵无“思想,恰恰有助于他们,对这一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解决。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总结道,在当时的情况下,“魏晋思想家不得不援老庄方外之观以自慰,而其流遂漫衍矣。”

而与玄学相伴相生的,是清谈之风的兴起。

著名学者林语堂说道:“魏晋清谈之风,读书人谈不得国事,只好走入乐天主义以放肆狂悖相效率……这是人权被剥夺时,社会必有的反应,古今同然。”

史料记载,曹芳在位时的正始末年,也就是公元248年期间,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经常聚集在当时河内山阳的一片竹林里。

他们远离仕途,崇尚老庄,在竹林中谈玄论道,纵酒行乐,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

竹林七贤士

嵇康是七贤中的代表人物。生于公元223年。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宿县人。

还在嵇康少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靠母亲、兄长抚养长大。

在讲究相貌风度的魏晋时代,他是人们公认的才貌出众、气度非凡的名士。

嵇康不仅长得出众,在哲学、文学、音律等方面也很有造诣,弹琴的技艺深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

嵇康又善书画,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著作《书断》中,将嵇康的草书列为妙品。

作为与曹魏宗室有姻亲关系的名士,嵇康明白自己很容易招来司马氏的猜忌。

他觉得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动者多累,静者鲜患”。于是就“思丘中之隐士,乐川上之执竿”。

于是,嵇康离开朝廷,在河内的山阳一住就是20年。

据考证,山阳就在今天河南省修武县一带,它南临黄河,北靠太行山,因在山的南麓而得此名。

在河南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百家岩,沿着古塔东面的山路前行百余米,有一块宽约三十米、长一百米的平缓地带。

从前人留下的碑记石刻中得知,这里就是竹林七贤的聚会地点之一。

百家岩所在地的云台山,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景色秀丽。对于崇尚自然的嵇康来说,把家安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了。

同时,云台山距离当时的都城洛阳只有二百多里。修建有贯穿全国的古驿道,交通十分便利,在这里可以听到朝廷很多消息,因此,对于那些出仕是为了入仕的士人来说,是很好的隐居之地。

同那个时代的许多士人一样,居住在山阳的嵇康,爱好《老子》、《庄子》,鄙弃礼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虽然隐居在云台山的百家岩,但名声还是远播在外。

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人都先后到这里与他结交,于是,就有了七人的竹林之游。

同嵇康一样,阮籍也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

阮籍,字嗣宗,生于公元210年,河南尉氏县人。

阮氏家族世代儒学,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善解音律,曾经做过曹操的僚属。

受家庭中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阮籍从小就有奇才异质,显得与众不同。

《晋书》本传说长大后的阮籍:“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阮籍的散文写得很出色,他尤其擅长诗歌创作。

作为名士的阮籍,自然是官场拉拢的对象。

大约在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前后,久闻阮籍大名的太尉蒋济,准备让他做自己的下属。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