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2)

2009-09-10 09:55
来源:国学网 作者:栾贵川
南朝梁代皇侃的解释有很大的不同。他在《论语义疏》中首先援引了前述包咸的注释,接着又作了颇为详细的解说:“四体,手足也。勤,勤劳也。五谷,

南朝梁代皇侃的解释有很大的不同。他在《论语义疏》中首先援引了前述包咸的注释,接着又作了颇为详细的解说:“四体,手足也。勤,勤劳也。五谷,谷、黍、稷之属也。分,播种也。孰,谁也。子路既借问丈人,丈人故答子路也。言当今乱世,汝不勤劳四体以播五谷,而周流远走,问谁为汝之夫子,问我索之乎?袁氏曰:‘其人已委曲识孔子,故讥之四体不能如禹、稷躬植五谷,谁为夫子而索耶?’”皇侃以及所引“袁氏”都认为,荷蓧丈人是在讥讽子路不能勤劳四体、种植五谷。

北宋初年经学家邢昺在其《论语注疏》中认为,荷蓧丈人是在“责子路”。朱熹沿用邢氏,更加明确地说:“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

清代经学家刘宝楠《论语正义》卷21引朱彬《经传考证》,不同意邢、朱二人的解说:“宋吕本中《紫薇杂说》曰:‘四体不勤二语,荷蓧丈人自谓。’其说得之。”同书同卷又引宋翔凤《论语发微》,解说得最为明白:“详包(包咸)意,亦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自述其不遑暇逸之义。故不能知孰为夫子,以答子路,非以责子路也。”可知,宋代吕本中、清代宋翔凤之说,仍是回到了包咸、陶渊明的旧意,并无创新。但是,吕、宋二人并不认为荷蓧丈人是在责备子路“不勤劳四体、不分植五谷”。他们虽然没有对“不”字给予明晰的解释,但已表明这是荷蓧丈人的“自谓”、“自述”。这是其可贵之处。

最具学术意义的是,刘宝楠《论语正义》卷21以及程树德《论语集释》卷37都援引了清代俞樾在其《群经平议》一书中的解释,后者所引较为详细,足可参考:“‘分’,当读为粪,声近而误也。《礼记·王制篇》‘百亩之分’,郑《注》曰:‘分或为粪。’《孟子·万章篇》作‘百亩之粪’,是其证也。两‘不’字并语词。‘不勤’,勤也;‘不分’,分也。《尔雅·释丘》曰:‘夷上洒下不漘。’郭《注》曰:‘不,发声。’《释鱼》曰:‘龟左倪不类,右倪不若。’邢《疏》曰:‘不,发声也。’古人多以‘不’为发声之词。《诗·车攻篇》:‘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传》曰:‘不惊,惊也。不盈,盈也。’《桑扈篇》:‘不戢不难,受福不那。’《传》曰:‘不戢,戢也。不难,难也。那,多也。不多,多也。’此类不可胜数。丈人盖自言惟四体是勤五谷是粪而已,焉知尔所谓夫子。若谓以‘不勤’、‘不分’责子路,则不情矣。此二句乃韵语,或丈人引古谚欤?”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