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古代地图蕴藏的故事

2010-07-14 11: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池玉玺
舆图是古人对地图的称谓,又称“舆地图”或“地图”,后者一直沿用至今。这些舆图有着怎样的玄机?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古代地图蕴藏的故事
舆图是古人对地图的称谓,又称“舆地图”或“地图”,后者一直沿用至今。相对于其他古籍,舆图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这些舆图有着怎样的玄机?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地图的传说:九鼎是地图?
 
对百姓的生存环境进行观察、测绘,以利于他们的生产生活,这也是古代氏族首领的一项“民生工程”。在历代的绘画作品中,曾反复出现作为中华民族始祖——伏羲和女娲手持测绘工具或仪器的形象。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抚万民,度四方”,这一时期,黄帝和蚩尤两大部落在“涿鹿之野”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战争,这次战争地域跨度较大,而且双方阵营都有许多部落参与,如果不使用地图,很难想象当时双方如何指挥调度。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据《史记》记载,他“左准绳,右规矩”,手执测绘工具,“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据传说,黄河之神河伯曾送给大禹一块刻着黄河流域地图的石板。这些都是当时地图测绘的反映。平治洪水后,大禹巡行天下,划华夏大地为九州,并调查各地的物产与土地,以此确定贡赋,由此形成了先秦地理名著《禹贡》。从此之后,“九州”成为中华大地的代称,“禹贡”则成为地理著作的专称,而关于九鼎的传说,更给后世的地图学史研究者带来许多想象。据《左传》、《史记》等典籍记载,大禹收聚各地的铜,铸成象征九州的九鼎。有学者认为,上面刻有九州的图像,就具有地图的意义,不过实物不存,已经无法考证了。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由《山海经》中的文字不难看出,该书主要是介绍海内及海外地理和“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的地理学著作。据研究,古本《山海经》是有图画的,因此《山海经》又称《山海图》。大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中就说:“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可见陶渊明所看到的还是插图本《山海经》。
 
此外,《周礼》、《周易》、《国策》、《管子》、《孙子兵法》等先秦典籍中,也多次提到“图”及其作用。可惜即使庞大坚固如九鼎,也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地图里的政治:忍看画图移颜色?
 
在华夏文明早期,鼎被视为象征政权的立国重器,其政治寓意不言而喻。这种寓意的最初来源,是否与九鼎的地图意义有关已不得而知。与之相类似的,地图代表国家则另成一流,同样传承下来。
 
《论语·乡党篇》提到,孔子“式负版者”,版即版图。国家地图因为代表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秦国自战国时期以后,就把吞并诸侯作为既定国策,并最终在秦王嬴政手中得以实现,这期间,就发生过一件跟地图有关的著名故事。
 
公元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赵国灭亡,赵的北邻燕国上下一片恐慌。为此,燕太子丹找到刺客荆轲,让其假扮使者,带着秦国降将樊于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固安一带)地图献给秦国,企图伺机刺杀秦王嬴政,以缓解秦军的攻势。秦王召见荆轲时,不加戒备,欲一起查看督亢地图。随着地图一点点展开,图穷匕现,荆轲抽出藏于地图中的毒匕首刺向秦王,可惜没有刺中,自己反被杀害。这次刺杀的失败加快了燕国的灭亡,最后收入秦国版图的,当然就不只是督亢了。
 
这个故事因为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彪炳千古,同时也强化了地图作为国家土地乃至国家尊严的代表意义。直到近代,列强环伺中国,有人画《时局图》来表现国家危亡,就是在我国地图上以各种动物占据不同地区来表现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稍晚些的日俄战争时期,鉴湖女侠秋瑾面对民族危亡也慷慨悲歌:“忍看画图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地图改变了颜色,也就是大好河山归他人所有了。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