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庄子与李白: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十)(2)

2009-10-22 14:52
来源:国学网 作者:飘红
庄子与李白 那么,我们以下再看李白的山水诗,便可以直接找寻道的痕迹了: 从以下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道的流动之美: 《古风》十八:“ 天津三月时,

庄子与李白

那么,我们以下再看李白的山水诗,便可以直接找寻道的痕迹了:

从以下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道的流动之美:

《古风》十八:“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又如《古风》十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四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下面这首诗中则运用了中国山水画技法中的“以大观小法”,“三远法”和“散点透视法”,而这三种方法正是中国山水画家捕捉道亦即美的方法:“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以大观小法)“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泼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三远法)(《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剡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后,我想将“中国山水画”替换为“李白的山水诗”:

“李白的山水诗以道为天地之美的最高本质。在写诗时,不拘泥于有限的具体事物的形与色,而是诗翁之意不在物,‘诗者舞笔,意在天道’。诗人在作诗时,‘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嘘吸太空,牢笼万有’,李白诗的审美前提便是‘心师造化’,‘以天地为师’,为‘自然传种’”。“李白的山水诗‘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李白的山水诗‘体尽无穷而游无朕’。李白的诗总是给人一种‘游于太虚之静’之感”。“李白的诗也做到了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超以象处,得其环中’”。

李白,正是有道在心悟出了道之所在,才创作出了那么多高新不古,美妙绝伦的山水诗篇!“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久欲入名山”(《闻丘丹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愿游名山去”“落日忆山中”,山水游,成了精神游,是显而易见的。漫游于山水之间,只要诗人、哲人能够使自己的精神或本真彻底的放逐,不为尘世所拘累,自由自在地游于“无何有之乡”,这就是诗人、哲人的最终的胜利。

所以,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是一个悲剧性的过程,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喜剧性的过程。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