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庄子的人生智慧:如何辩正是非(2)

2009-12-14 11:56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周桂钿
是非是由自己内心认定的 庄子讲:“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这就是说,是非是由自己内心认定的,不是多数人

是非是由自己内心认定的

庄子讲:“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这就是说,是非是由自己内心认定的,不是多数人甚至全天下的人所能改变的,所能左右的。选举可以表达多数人的意愿,但不能确定是非。而真理往往在少数人的手里。真理的发现,不可能是千百万人同时进行的,一定是少数人首先发现的。一旦发现了真理,即使有千百万人反对,也要坚持下去。这是一种自信心。

墨子提出“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符合古代圣王的做法,就是正确的,不符合古代圣王的做法,就是错误的。这是将圣王的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庄子认为圣王和普通人一样,都是在床上睡觉,但不能认为泥鳅在烂泥睡觉就不对,也不能认为猿猴挂在树枝上睡觉也不对。人自以为高贵,比万物都灵,但是人的习性也不能作为万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汉代人继承庄子的思想,提出更多的材料论证这种观点。《淮南鸿烈·齐俗篇》提出“天下是非无所定”的命题,认为是非在不同人、不同地方和时代是各不相同的。

是非不是说话者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主术篇》)即使是高贵的圣王,其言行也不都是正确的,也未必都可以作为是非的标准。同样是圣王,他们的言行,有时也会有相抵触的地方。不是官越大说的话也就越正确。

个人意见不能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忤于我,未必不合于人也;合于我,未必不非于俗也。”(《齐俗篇》)我认为不对的,别人未必也这么看。我认为对的,世俗未必赞同。就是圣王,他的意见也不能作为天下判断是非的标准。以自己思想为是非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职业、立场不同对是非看法也不同

“为武者则非文也,为文者则非武也。文武更相非。”“东面而望,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睹北方。”(《汜论篇》)

志趣、学问、思想观念不同,则是非观不同甚至相反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

孔子提倡礼乐教化,墨子反对;墨子提倡兼爱、尚贤、右鬼、非命,杨朱反对;杨朱提倡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受外物的拖累,孟子反对。他们都是圣贤,对是非没有一致的看法。

殷朝末年,纣为暴君,比干强谏,被纣王剖心而死。箕子知道进谏无用,装作发疯保存性命。比干不是不知道箕子装疯可以保存性命,但是他选择了直行尽忠,宁可牺牲,也不愿意装疯来保存性命。现在如果从箕子的角度看比干,认为比干愚蠢;从比干的角度看,箕子就是卑鄙的。

编辑注评

《淮南鸿烈·齐俗篇》说,世俗的人以成功者为贤人,以解决难题为智慧,以遭遇灾难为愚蠢,以牺牲为戆厚。实际上就是说各人价值取向不同,各有自己的是非判断和选择。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