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孤独的,是一个寂寞的游吟诗人,他笔下的那些生物也是孤独的。
无敌最是寂寞,亦最痛苦。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北海之湾,有条叫鲲的大鱼,鲲体形之大,足足有几千里,恐怕寰宇之内都难以找到匹配的对手。然而,在那个漆黑而深邃的洞里,鲲却是不快乐的,面对黑暗,它的心早就被挖空了。于是,为寻找更好的风景,它化身为鹏。鲲的骤变,无论是因为被迫还是自省,都是伟大的,而这只不过是它的第一次解脱。接着,鹏飞往南海,激起千层浪,这便是第二次解脱了。
鹏在高空飞行,乘风借云,俯视苍天之下的芸芸众生,没人听到它笑,没人看到它哭,它在沉默中越飞越高,离我们越来越远。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人的旅行?整个过程中表演是你,观众是你,你唯一的敌人也是你。
鹏的这个寂寞旅程是复杂的,在庄子笔下更是充满了隐喻,鹏所要面对的水气、阻力、云层无疑暗示着世间的复杂纷扰:人际关系、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等等。显然,鹏是庄子的人格意象,庄子是要“出世”的,他始终以“出世”的态度去生活,于是,从鹏奋起的一刻开始,它就承载着庄子的理想。潇洒的庄子,只用寥寥几笔,鹏就已经跃然纸上,拍翅飞行;有心人只要稍微斟酌一下鲲的所有变化以及鹏的前进步骤,就不难发现其中包括了几个过程,而每个过程都蕴涵了丰富而深厚的道理。
在鲲变为鹏之前,它需要耐心等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孤独的鲲在忍耐中煎熬着,一直到六月,时值盛夏,此刻天地都晴朗了,热气环旋,大鱼把头探出了水面,它要启动了。接着,鲲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风,只需等风稍微大一点,它就能乘风了。
顺着风的趋势,鲲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鲲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它不是鲤鱼跳龙门,乍起便落,一条鱼要想飞,并且要飞得更远、更持久,就必须先要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而要想上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风。鲲是冷静的,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它没有自乱阵脚。风来了,绝不能见风就上,要进行精确的判断分析。鲲测试了很多次,终于找到最理想的大风了,于是它拼命一搏,双鳍一展,宽大的翅膀就出现了,鲲终于成为了鹏。
虽然鲲变身成功,但此时它的羽翼还不够强壮,还需要一步一步熟悉飞行。慢慢地,它发现自己在飞的过程中长大了,羽毛丰满了,身体也有力量了,于是它一个侧身,飞到了风之上,驾御着天地之气,试图控制风。从这一点看,鹏是聪明的。虽然一开始是风解放了鲲,让这只死守在黑海里的巨兽飞起,但鹏不可能永远被风牵着鼻子走,所以它跃到了风之上。我们可以这么说,寄托着庄子理想的鹏,它极端、决绝地以个人对抗全世界的孤独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超越,并以一个人肩负全世界的压抑方式完成了心灵的解放。当它发现自己离南海越来越近、身后风景人是物非、再也无法回头时,它也自由了。
于是,进行到最后一个过程,鹏丢弃了风,不再依恋外物,而只凭自己,它甚至听不到风声了。这也正是最成功的飞行、独自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