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佛学智慧 >

佛法调节情绪(2)

2010-05-13 09:36
来源:佛学网 作者:佛语
二、身体放松、心情放松 放松和佛法中的无为、随顺、放下的观念是相通的。积极光明的心念,其实就是在观念上的松开,不要紧紧抓住一个想法,而是
二、身体放松、心情放松
 
放松和佛法中的无为、随顺、放下的观念是相通的。积极光明的心念,其实就是在观念上的松开,不要紧紧抓住一个想法,而是在自由,灵活、轻松、宽广的视野上看事情,身体自然容易放松,心情也会轻松。
 
再如:今天本来安排要去参观一个你喜欢的展览,但是因为家人有事耽误,你认为非常可惜,心里难免不悦。如果不要紧抓住我喜欢的展览会,你可以放松心情,看看美丽的天空、呼吸清凉的空气,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路上的车子奔驰……。当身心放松,活在眼前,那么,你将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展览场,端看自己是否能够独具慧眼,见到它的美妙罢了!
 
适当的运动,深呼吸对于放松身心很有帮助。无所企求地唱诵、听听佛曲、冥想音乐也很有用,如果运用得当,甚至也可以香精、青草帮助身心放松。在作这些放松练习时,不要有目标导向,把放松当作努力的目标,要像水那样柔顺、无为,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用抵抗、没有想要怎样,只是单纯地活在当下就是了。这是真正的放松,一般人会紧张、焦虑,无非是把事情看得太严重,过于目标导向,太“努力”了。
 
可是,如果过份柔顺、无为,岂非消极、怠惰、一事无成?这是很表面的看法,在生命表层的现象界,确实不妨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成就种种事功,但是在生命深层的本质,其实都是寂然无生的。所以生命固然要有积极、进取的部份,也要有沈静、安祥的部份,才可以平衡。 当工作、活动一段时间之后,要有足够的身心放松、休息,才可以充电再生能量,这就是中道的原理。
 
三、觉知当下的情境和身心状态
 
觉知相当于四念处中对身、受心、法的如实知。也就是觉知当下的情境和身心状态,为何要觉知,觉知有什么作用呢?因为觉知可以使人很容易地接纳和面对痛苦的经验,消融批判、自责、自怜、逃避的心态,抚平心灵的伤痛。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经历大大小小的失败、挫折,有被嘲笑、被欺骗、被忽视、受委屈、生离死别、重大的感情伤害、巨大的财物损失……等等痛苦经验,心里累积了大大小小的伤痕,造成身心的不平衡甚至形成心理疾病。许多人面临痛苦经验时,多半采取逃避策略,可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佳策略,其实是完全地接纳和面对,因为不懂得如何接纳和面对,只好掩饰问题、把痛苦的情绪隐藏起来,造成心理的扭曲。
 
面对失败、挫折、被嘲笑、被忽视、受委屈、被欺骗、生离死别、感情伤害、财物损失,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纳和面对。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想着将来有一天,把所有失去的,通通要回来;或是希望看到别人也受到同样的痛苦,证明大家都是一样;或是否定人生,不再相信任何人。放下这些表面上会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的想法,诚实的接纳人生的缺憾,面对生命的苦和无常的本质,才有机会重生、再生。 完全地接纳和面对,就是在痛苦事件和情绪之中,保留一份觉知,亲自在场,空掉思想,活在当下。当下是活的,充满能量的,只要挪开逃避的心态、自责的想法、自怜的耽溺,当下是充满活力的,抛开这些不必要的心理负荷,契应当时的因缘而自然展现。
 
如何指纳和面对过去的伤痛?当过去的伤痛隐约浮现,怎么辨?觉知它,不逃开,也不加批判,这是治愈伤痛的良方妙药,既简单又有用。在觉知中你会体验到一个内心宁静、柔和的空间,把伤痛丢进去,让记忆重现,宁静与柔和会融化任何的惊恐、愤恨、自怜,赫然发现一切都已过去、如幻如梦,唯有当下是真的。觉知当下,是最好的解药。
 
你会问:当痛苦的回忆浮现的时候,怎么可能还有宁静、柔和呢?答案很简单,觉知当下具有不可测度的生命力,会衍生积极光明的心念、放松、自由、灵活、开朗、宁静、柔和的品质。觉知当下会从觉知外境、觉知呼吸、觉知身体,延伸到觉知情绪和过去的记忆;从静态的禅修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觉知,形成愈来愈鲜明的觉知之流,这就是奥秘所在。
 
由积极光明的心念,身体放松、心情放松,觉知当下的情境和身心状态,排除心理障碍、抚平心灵伤痛,身心获得平衡、敏锐而有活力,这就是身心康复之道。
(责任编辑:飞天)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