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十五岁以前,深受母亲的教诲,学业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五志于学”,开始拜师求学。那么,像孟子这样一位旷世大儒,他的老师究竟为何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在研究,但都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孟子师承于子思。《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何人?《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原来,子思不是别人,是孔子之孙,是战国时著名的大儒。
子思是否就是孟子的老师呢?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认为:孟子为“子思弟子”;西汉刘向《列女传》也称:孟子“师事子思”;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也说:孟子“长师孔子之孙子思”,但他们的说法,为何与司马迁的说法不同呢?
究竟是“子思之门人”,还是子思本人?
我们姑且也推测一次,做一道十分简单的算术题一算便知了。众所周知,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儿子伯鱼(即子思之父)比孔子早死三年,即公元前482年。假若子思为遗腹子,他的出生年也不会晚于其父伯鱼死亡的公元前482年。由伯鱼死亡的年限下推六十二年,即为子思在世之年,最晚到公元前420年。而此年,离孟子出生尚有50多年。子思如何会成为孟子的老师呢?
所以,司马迁之说应该是对的。“子思之门人”,的确不是子思本人,而是实有其人。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所淑诸人也。”(离娄章句下)孟子本人如是说,他没有直接成为孔子的学生,他是私下里向人学习的。
显然,孟子也未明说他的老师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