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门归去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2009-04-20 17:2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正清
儒家的“三纲“是一定时期的秩序,也不是恒常的理。现在晚辈劝长辈、女方劝男方的事已经很多了,可能有的家庭还需要再在这方面放开些。就是那个“

儒家的“三纲“是一定时期的秩序,也不是恒常的理。现在晚辈劝长辈、女方劝男方的事已经很多了,可能有的家庭还需要再在这方面放开些。就是那个“君为臣纲”被改成“服从上级”,滥用得厉害,那岂不是连黑帮都“讲究”的吗?怎么配打“儒”的幌子啊?要知道儒家早有此言: “(商汤谈及众人对夏桀的看法)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武王伐纣)闻诛独夫耳,不闻弑君”。其实对于在做“上级”的人来说,只有遵道守德,导人向善,勤俭办事,才能树立威信,而强制手段和权谋是不能笼络人心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对人心很杂的人的一种教导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他听说超常的事后又多生杂念,但不表示孔子不信超常的规律。比如世间人没见过龙,孔子却说“老子犹龙”,其实儒家到高层次以后是和道家一个系统的。后来有人否认儒和道的联系,把儒当作普通的哲学甚至功利之学,这其实只是他自己的观念。

儒家“明哲保身”的目的,本来是“将以有为也”,现在很多人把这当成了物质化生活的理由,他们可不是为了“存天理”而“明哲保身”,而是为了“人欲”而掩饰自己,这与“召公谏厉王止谤”的境界,相差何等远哪!

儒家的“不为天下先”,本义是在倒退的人间不要领头倒退。后来有人形成一些“乡议”,把所有不符合他们观念的都列为异类,可是他们自己却没有领会根本的道理,这就形成了裹足不前的局面。如今倘若孔子再世,因为他“有教无类”嘛,所以说出来的会和《论语》不同,那些“乡议”者恐怕又要把孔子列为异类了!

我们一些有思想的人,确实可能遇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在物质方面也不吝啬,在友情方面也不贫穷,但是不愿意了解他生活圈子以外的东西,甚至贬斥他生活圈子外的东西。这样的人无论多么推崇儒家,其实违背了这一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儒家在历史上(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规范中国社会的使命,而一些人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思想中产生了变异。儒家自己虽然与变异的东西不是一回事,却也没能归正这些变异。儒家体系应当重回“天道”之根,复归于无穷之境。

(编辑:晴天娃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