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存心养性:塑造道德人格(2)

2009-04-29 10: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孟子认为,“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

孟子认为,“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告子章句上)齐恒公的宠臣易牙,之所以善烹饪,就在于他掌握了人的口味,因为人的口味是相通的。天下人都称道易牙的烹调,就说明天下人的口味是相通的。那么,人心也是一样的,人心的相通之处,就是天理和道义。圣人之所以提倡天理、道义,就在于圣人掌握了我们的心理。

由口味相同,推及心理相同,再推及道义天理相同,孟子的推及层层深入。

同样,实行仁,也是这样。“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句上)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及爱所有的人,由爱所有的人,推及爱护万物。由内到外,由人到物,仁爱越推及越广博。

爱自己的亲人,能做到者多,推及爱所有的人,那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章句上)由敬奉自己的老人,推及敬奉所有人的老人;由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及爱护所有的孩子,能做到吗?

仁爱如此推及,怨仇也如此推及。“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尽心章句下)若杀别人的父亲,别人也杀你的父亲;若杀别人的兄长,别人也杀你的兄长。虽然自己的父兄,不是自己亲手所杀,但也和自己亲手所杀差不多。因为自己的父兄之所以被人所杀,是由于自己先杀了别人的父兄,由人推己,由己推人,不等于是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兄吗?

所以,“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滕文公章句下)自己已经扭曲、变态了,如何能使别人正直呢?“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尽心章句下)自己不施行仁道,在自己的妻子儿女那里都不能进行;管理别人不仁道,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指挥不动,更不用说指挥别人了。孟子的见解极为深刻。

由人推己,由己推人,正人必先正己。

做人处事,“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章句上)时时反省自己,只要自己是真诚的、实在的,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只要自身正,天地万物就无不正。

因此,正别人,先要正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章句下)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敬别人,就等于敬自己。

但如果别人一时不接受你的爱和敬,该怎么办呢?是放弃、逃避呢?还是怨恨、报复呢?

孟子的做法是:“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章句上)别人拒不接受你的仁爱,别人拒不服从你的管理,别人拒不以礼待你,原因何在?“反求诸己”!责任在你自身,你应该反省,自己的仁爱是否真诚,自己的智慧是否太低,自己的礼仪是否恭敬,由别人对你的态度,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进而改正,积极主动地与人为善。这样,自己身正,始终掌握着做人处事的主动权,别人还会那样对待你吗?

无疑,这种由己推人,由人推己,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思维和原则,人人若能遵守和实行,那人与人之间,还会有失信吗?还会有争斗吗?还会有不平吗?

(编辑:晴天娃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