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一)

2009-06-25 17: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傅佩荣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侍奉父母要委婉地劝诫,不听,只好继续孝顺,因为父母只有各一位。

问:佛教和基督教都说“以德报怨”而非“以直报怨”,与儒家可以对照吗?舜被父亲和弟弟陷害而能宽恕他们,这是“以德”还是“以直”?

答:基督教和佛教所讲的宽恕是出于宗教情操,宗教情操的原则是从绝对的角度来看有限的世界。人的生命是有限而相对的,宗教信仰则是超越有限、相对的世界,进入绝对的世界。当你从那个世界来看时,所有的有限都可以被超越,也就是要做到无限的宽容。宗教所讲的是出世法,也就是以绝对、无限的角度来看有限、相对的生命,设法超越它,使它得到解脱,所以宗教的原则是以德报怨,它有它本身的特定立场。哲学则是从理性出发,必须由实际的经验中作彻底的反省,使理性反省的意义贯彻到底,能够普遍加以应用,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里都可以实践。

“舜”对他父亲及弟弟的做法是个很特殊的例子。而很多过去的事都被神化了,这是为了作为一个典范,所以把它传述得很神奇。其实真正的情况我们并不了解,或许它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

问:公司里有些年轻人的礼貌与规矩都不如以前。若碰到事情,以择善固执来说,应该马上告诉他,但若马上告诉他,可能当时自己的态度会不好,所以想等适当时机再说,这是否算是“乡愿”?

答:很好,你的经验很符合孔子的想法,找适当的时机跟他讲,人家就不会讨厌。因为讲的目的是要产生效果,让他听得进去。若当场跟他说,他会以为你不给他面子,就更坚持他原来的方式,反而不好。这和乡愿无关,乡愿是:他即使做得不好,反正不关我的事,就不去理会他。

问:就乡愿来说,一个商人似乎不容易做到。我从事的是美发业,面对这些爱漂亮的女子,她们都喜欢被人夸赞,从事我这样的行业又不能说太多的实话,这是否会造成双重人格?

答:乡愿的问题是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这关系是以善恶来作判断。你所说的,称赞别人发型、脸形漂亮,这和道德并无关系,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是相对的,相对于一个审美者的角度来看,这是属于审美而与乡愿无关。乡愿是道德善恶的问题,因为他使道德上的善恶混淆了,好人、坏人都是他的朋友。美发业的焦点在于审美,而每个人都可以有审美的角度,这并不冲突。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