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智慧与现代生活(一)(2)

2009-06-25 17: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傅佩荣
问:我们常说要通过选择才有意义,但有些人确实是无法有选择,他的出生就没有意义,那么他为什么要出生? 答:的确,一个人如果一生从未想过我来

问:我们常说要通过选择才有意义,但有些人确实是无法有选择,他的出生就没有意义,那么他为什么要出生?

答:的确,一个人如果一生从未想过我来是为了什么?而只是凭着本能很侥幸地过日子就很糟糕。若生在乱世,一颗原子弹下来,也就跟着很多人死去。若生在太平盛世,可能有些人活在乡下小地方,一辈子也没想过什么。但他还是有很多机会和别人来往,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罢了。例如,我只看到那位卖冰老太太的表面,可能她的家庭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些我都不知道。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她,她的生命好像是有限的,她只是以这个职业来表现她的生命是不够的。而毕竟我只是她的顾客而已。所以我们对他人的了解始终是隔一层,而对自己的了解较清楚。重要的是朋友,也就是核心的团体成员。核心团体原是家庭最好,但不应只限于家庭,因为时代的变化太快,所以还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我们在讨论朋友时,会进一步谈到。

若以“智障”为例,有些人会想:他来到这世界有什么意义呢?的确,这是一个我们无法解释的问题。智障的人是无法让他的理性运作,自觉地作选择,也无法分辨善恶,使得他作为一个人的潜能没有开展的机会。那么他来做什么?我也不知道。一个朋友有个智障的孩子,他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上帝大概认为我能力很够,可以照顾这样的孩子。”这句话很了不起,因为智障者不是自己的问题,他是父母生的,那么父母这一生就要好好照顾他。像这些属于人生奥秘的问题,不是我们可以了解的。

问:孝顺与否要由父母来判断,从旁人的角度来看不准确,这是老师刚提到的。我店里有位员工,她母亲在杀鸡场工作,相貌长得也不好。她的母亲喜欢到我店里来看她,她却常以恶劣的态度对待母亲。我曾指责她,不该以这种态度对待母亲,难道我错了吗?

答:你在指责时,忽略了她母亲的期望是什么,也许她家有两三个子女,而只有这个女儿愿意和她说话,其他的孩子或许根本不理会她,这一点我们并不了解。或许对这位母亲而言,她心中的期许是对这个女儿已经很满意了。我们现在看不惯,是因为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你自己对父母很孝顺、恭敬,所以你看不惯这样的态度,这是从你自己的标准来看。但你无法衡量她母亲心里的感受。所以第一,不要太着急;第二,慢慢开导这个孩子。让她知道,父母生了我们,父母的条件如何并不重要,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且照顾我们长大,这是很大的恩情。谁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呢?例如,若现在是你的条件不好,你的父母一定会好好地照顾你,不会遗弃你。所以人在了解事理之后,才会想到,其实自己心里对父母有情感,只是碍于外在的压力,爱面子、怕别人谈论而表现不出对父母的情感。因此她需要开导,而非错与对的问题。甚至于可以在员工中发掘几位孝顺父母的例子,然后加以表扬。与其批判坏的,不如表扬好的。这样其他人看到,就会跟着学习。很多人是因为没有好的教育机会,所以不懂得如何做。也许她内心有感情,但不懂得表达。

问:我店里免不了有学徒,学徒属于师生关系,这是否可以超越手足的关系而我和太太很想把其中两位学徒界定在父女或母女关系上,是否有可能做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