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日常法师:《论语》智慧(四)

2009-07-24 10:49
来源:一元一 作者:日常法师
学了以后还要“习”,“学”是老师的,今天老师来告诉我们,我懂了,只懂了一个表象,内涵你要不断地、不断地“时习”。不断地去练习,你才能够渐渐的了解。

儒家的中心思想:学、习

所以这个学里面有这么多的内涵啊,这是我们明显看得见的,假定我们对这个“为什么要学”,该“学些什么”不认识的话,枉得人身,而且我们走下去的结果是畜生无异。所以《孝经》上面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之所以珍贵的地方,《孟子》上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跟这个禽兽差不了多少,那靠什么我们能够从跟禽兽一样的地方透脱出来,靠什么?学。这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啊。所以,第一个,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了解,然后当你念到的时候,就很珍贵。啊,我好不容易得到这个人身,如果得到了不懂得怎去学,那我们这个人身啊,真是冤枉得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我们学得很辛苦呀,没关系,我们需要的继续走上去就对了。

学了以后还要“习”,“学”是老师的,今天老师来告诉我们,我懂了,只懂了一个表象,内涵你要不断地、不断地“时习”。不断地去练习,你才能够渐渐的了解。现在说我们那个大学目标先要实践,小学,洒扫应对,文字应付,比如说你们写字,学藏文,要不要习啊?要不要不断的去练习啊?那一定要练习的。那个是小学部分哦,大学都是心性的,重要的地方。那个大学,除了佛法以外,现在世间留下来的,印度我不知道,儒家讲的东西,完全是内明,心性之学,这是他真正的中心。现在仔细看《论语》、《四书》的全部,没有例外,所以从这个地方呢,学,还要去习。

学了以后产生什么效果呢?“不亦说乎”,这个“说”是内心当中的喜悦。我们现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学不出快乐来的,学得很苦。到什么情况之下这个“乐”会出现?譬如说,你们诸位现在这个藏文,学得很好,学会了考得很好,老师也欢喜,父母也欢喜,这个算不算“悦”呢?你也很欢喜,这个算不算“悦”呢?不是,这为什么不是呢?这个儒家讲的悦有它的内涵的,我们现在,比如说考得非常好,他考99分,我考100分,觉得很得意,这样。所以这个得意什么?我比他强,老师称赞我。如果说我考的99分,那对不起,心里就不舒服了。这个乐是靠外面的人家的赞许,期望人家得到什么。儒家的这个“悦”不是,内心当中,内心里面,你能够如法的慢慢去呀,学了这个道以后,这个道所启发的一种“悦”。这对在座的诸位来说,特别是预科班同学,眼前还早,可是你真正走下去,你会真正体会到佛法真正最可贵的地方。所以,学而时习,那个时候,这个悦就出现。刚开始学的时候,你有希望?“啊!这么高明!”然后呢?你了解之后呢,你不断的练习,慢慢达到到那个时候,你就跟这个道相应了,内心当中,佛法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法喜”。这个法喜,有个特点,这个不要靠外头的。所以《论语》上面说,孔老夫子最得意的弟子,谁啊?颜回。怎么称赞他?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啊,他那个穷得这个样子,渴了,拿一葫芦瓢舀一点水喝喝;饿了,好简单的,拿一点东西吃吃,就算了。一般人无法忍受,但是他“不改其乐”,这是真正的乐。在这种情况下什么啊?“人不知而不愠”,不要人家知道,我自己知道,这是他的一个特点哦。所以他学的东西,“学而时习之”,内心无比的快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