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懂得,请教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态度谦和,诚心诚意,说话客气一点,避开孟子说的那五种情况,这样人家教你的时候也才会心甘情愿。
现在可以进一步讨论,教育的方法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在儒家里面,从孔子开始,就特别强调”因才施教”四个字。因才施教是很好的方法,但这只是个原则,怎样因才施教呢?孟子提到教育有四种方法,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第一种,像及时雨一样的,润泽点化。针对学生某方面的问题,老师可以因时、因地、因事而随机指点,帮助他转化提升。在《论语》里面,孔子提到的是启发式教学。很多人以为启发式教学是老师的责任,这是忘记了孔子的话。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什么叫“不愤不启”呢?不到你想懂而懂不了的时候,我不来开导你。什么叫“不悱不发”呢?不到你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不来启发你。换句话说,想要老师启发,就要自己先下功夫。想懂而懂不了,想说而说不出,这时候启发最有效,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及时雨。所以老师需要学生配合。西方特别强调,有三种职业要配合才能够有效果。第一种是农夫,农夫种田,没有老天的配合,不刮风、不下雨,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好的收获。第二种是医生,病人不遵嘱服药,就算你华佗再世也没有用。第三种就是老师,你再怎么努力而学生不愿意配合,怎么会有教学成果呢!
第二种,成全品德的,就是说,老师教学生要修养品德。这在儒家是没有问题的。孔子教学生分四科,第一科就是德行科。因为德行才是一个人的生命目标,是真正的光明大道。
第三种,培养才干的。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才干,使其用之于社会,造福于百姓,这是历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
第四种,解答疑问的。比如我们读书,有很多疑惑,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惑把问题说清楚。
以上四种方法,是分别针对品德、才干、见识来指导,是为了考量学生的不同需求。
(责任编辑: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