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限,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对此,孟子的主张是:“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尽心章句上)首先要目标明确,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大海航行没有方向,那是绝对不行的。但有了明确的目标,仅仅只是有了一个理想,要想取得人生成功,还必须要有实现这个理想的坚强意志和精神。否则,那任何美好的理想,最终都是难以实现的。
人生的目标,需要一生去为之奋斗。不可能短期内就能实现。因此,孟子又强调了实现人生大目标与实现人生阶段性目标之间的渐进关系。“不成章不达”,就是要求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即算人生成功。犹如演奏乐曲,演完一章,即为成章,就可赢得一次掌声,就算达到了一定的演出成功的目的。接下来,再接再厉,继续悉心演奏下一个乐章,直到演奏完所有的乐章,即是整个演出完全成功。
孟子把人生目标分成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分别去实现,很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在人年轻的时候。”(现代作家柳青语)关键的几步,就是孟子老人家所说的几个“成章”。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他关键的几步走得如何,关键的几个“成章”演奏是否成功。
就一般人生历程而言,青少年阶段,正是长身体、学知识阶段、犹如盖摩天大楼的打地基阶段,尤为关键。若出现了什么失败,那将决定性的影响一生。
身体对每个人的重要不言而喻,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保证健康的生长,尤为重要。不可出现任何马虎和失误,否则,那就会遗憾终生,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生目标的实现。那些因为身体伤残和疾病而不得不改变自己人生目标的人,几乎都是在青少年时代酿成苦果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位终生坐在轮椅上的历史巨人,他以超人的毅力和胆略捍卫了美国和人类文明的尊严,成为举世公认的领导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四巨头”之一。但人们不可想象的是,他最初的人生目标竟是做一名运动员。改变他人生目标的是一个细节。一次,正上中学的他,淋了大雨,他自以为自己身体健壮,就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两天未脱,结果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由一个运动健将变成了一名终生只能坐轮椅的残废人。他想成为一名著名的运动员的人生目标不得不改变了。尽管他后来成为世界一流的政治家,但因身体原因而未成为一名著名的运动员仍然是他终生的遗憾。
而长身体阶段同时也是学知识阶段,若这一阶段不能“成章”,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那人生的理想目标也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