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商鞅费尽心机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从而不按照新的法令去行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拿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不一会儿,南门就招来了一堆围观者,大家纷纷议论着,都对此表示怀疑。人们都认为这样一根木头谁都能拿得动,哪用得着十两黄金,一定是左庶长开玩笑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可就是没有人敢去扛木头。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所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了五十两。没想到赏金越来越高,大家都觉得不近情理,仍没有敢主动去扛的人。正在大家议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当他把木头扛到北门时,商鞅立即派人赏给了那人五十两黄金,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全国,百姓都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可含糊啊。”有了这个信用的基础,商鞅的变法政令才得以推行,可见人无信不立。在中国历史上,这可算是一个关于守信的千古佳话,一直传为美谈,并成为启发和激励人们重诺守信的经典事例。
今天,诚信,不论是对于个人、公司还是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无信则不立,公司无信则不存,国无信则不兴。“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第四是敏。前人解释“敏”,说:“应事疾,则成功多。”就是应对事情反应灵敏,行动迅速,讲求效率。不迟钝,不拖拉,不懒散,处事干练,作风果断。孔子说“敏则有功”,就是工作勤奋、应事敏捷的人就会有所建树。在事业以及人生的道路上,“敏”可谓一块重要的基石。具有这方面品行的成功人士简直是多之又多,之前我们提到的李嘉诚便是很好的例子。李嘉诚的“敏”主要体现在他善于抓住时机,把握机会。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则小消息,给了他很大灵感。这则小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他预测塑胶花也一定会风靡香港。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企业管理方法。回到香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一九五八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兴建了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留下数层自用,把其余的单位出租。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李嘉诚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场中。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经历一场狂炒后,一落千丈。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速上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和地皮。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兴建楼宇。七十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达六百三十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三十五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四百万港元。
李嘉诚以他的“敏”很好地把握住了商机,以至于他每一仗都打得非常漂亮,在市场中所向披靡。
第五是惠。即有宽广温柔的胸怀,对人有爱心,爱护弱者,并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与人相处,或为官居职时,要有恩情,有恩惠。孔子说:“仁者爱人。”因此,惠可以说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人性的一个项目。所以,我们常把恩和德相联构成一词。前人解释,“德”就是“得”,得人性即为德,而有恩有惠,即为得人性。只有有惠于人,别人才愿意为你效劳。尤其在我们现在这个物质欲望充斥于每一个角落的时代,“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的人可能会将这个“惠”理解为给人好处,尤其是物质上的好处,总觉得在现在这个向钱看齐的社会,你不给人一点实惠,是没人愿意浪费自己的精力来为你做事的。事实并非这样,只要你有一颗仁爱的心,“泛爱众”,对人以真,待人以诚,就一定能让人为你尽心尽力地做事。如果你是一个身居高职的领导,“惠”则能使你“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你是一个平凡的百姓,“惠”则能使你广交良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将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之前秦穆公那个“以宽得众”的故事,现在也可作为“以惠使人”的故事。秦穆公不仅以宽待人,同时也惠及于人,以至于当他危难的时候,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能够舍命相救,还为他大败晋军取得战争的胜利。
孔子把“仁人”看作是道德上有很高修养,政治上有很大抱负,还可以进而达到德政无缺的境界的人。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除了颜回是“其心三月不违仁”外,“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都是“未仁”的。许多弟子都向他请教什么是“仁”,又怎么样才能做到“仁”。“仁”是人的内心所呈现出来的道德意识,它的外在表现就是道德行为,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又衍生为更多的道德条目,如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每一条都是非常优秀的品德。一个人要想做到这五条,成为仁者,一定要下苦功才行。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