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半部《论语》看礼让之道

2010-01-19 10:01
来源:新课程保障系统 作者:论语通
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是一个根本条件。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诗上得以振发,在礼上得以成立,在乐上得以完成修养。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居于上位不能宽以待下,行礼不庄重严肃,遇到丧事不感到悲戚,这样的人我怎能看得过眼呢?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如能用礼制和谦让来治理国家,那会有什么问题呢?不能够用礼制和谦让来治理国家,又要礼制干什么?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策禁令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无耻辱的感觉;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有耻辱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在社会交往、个人修养方面,孔子认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是一个根本条件。“立于礼”,“礼”是立人之本,它使人获得行为规范,具体培育人性,树立人格。不学礼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不能适应社会道德和规范的要求。又如:“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君子广泛学习文献、典籍,用礼制来驾驭统率,这样也就可以不违背道理了。有学问的人只在学习上下功夫而不在礼仪方面加强修养,同样不能达到较高的人生境界。同样的表达亦见于以下的论述中:“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孔子在这里明确指出,没有礼仪的约束,则一个人就没有真正领会做人的精神,倘若做人的根本都不存在,又何谈为国家作贡献!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