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教养、义气——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原则

2010-02-01 10:4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论语通
孟子认为,做人首先要有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要有气节。
“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
  近些年,有暴发户发出如此的慨叹。他们吃山珍海味,住豪宅,开名车,挥金如土,花天酒地,一副贵族的作派,一种“成功人士”的姿态,为何会如此无奈和空虚呢?
  对此,孟子早有断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滕文公章句上)无教,使他们成为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
  他们尽管得到了一些金钱财富,但得不到精神的愉悦,灵魂的安慰。
  无教,并不仅仅指他们其中很多未受过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而是指他们普遍缺乏应有的教养。是一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所以,孟子认为,做人首先要有道德修养。他认为汤时的名相伊尹,就是这样一个有道义的人。“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万章章句上)伊尹喜好并实践了尧舜之道,不合道义的财富再多,他连一眼都不看,更不要说自己动手去拿了。同时,不合道义的东西,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也不会向人索取。因为伊尹是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
  孟子认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还要有气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章句上)就是一种极致的道德气质、精神品德。它既是道德完善的极致,又是衡量道德的最高尺度。
  为此,孟子进一步将这种浩然正气,概括为“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章句下)大丈夫就是有气节的人!
  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称赞的“中国的脊梁!”从古至今,无论为民请命,还是为国捐躯;无论解民于倒悬,还是救民于水火;无论投笔从戎,还是慷慨就义,都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气节而名垂千古。比干忠谏,惨遭剖心;荆轲刺秦,易水悲歌,至今流传;苏武牧羊,不失汉心;诸葛谨慎,鞠躬尽瘁;李世民纳谏,人镜仍能明得失;岳飞精忠,一首《满江红》气壮山河;包拯清明,传唱不断;文天祥慷慨赴死,忠烈千秋;袁崇焕冤屈,至今不平;林则徐销烟,四海扬眉;康梁变法,“六君子”血红;辛亥革命,孙中山首功……他们都是有气节的“大丈夫”,是几千年挺立的“中国的脊梁!”
  正是有了这种“大丈夫精神”,我们民族才几千年生生不息,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像与我们同时代的那些文明古国,不是被茫茫沙漠所埋没,就是被所谓的“蛮族”所征服,所同化,所灭亡。
  正是有了这种“大丈夫精神”我们民族在近一百多年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依然能从血与火中走出一条抗争之路、自强之路、富裕之路、文明之路。
  当然,我们民族中,也有丧失“大丈夫精神”,没有气节的败类。有为富不仁者,有男盗女娼者,有卖身求荣者,有丧权辱国者,他们,按孟子的说法,“则近于禽兽”,不能算有道德有气节的人!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在权势、金钱和暴力面前表现得最为充分。
  往往与这个人的出身、贫富以及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