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观人之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2)

2010-02-22 11:07
来源:百度空间 作者:古缘
孔子曾说:管仲之器小哉!批评他不节俭、不知礼,批评他以绝高的才能,却只赢得的一世霸道的狭小政治功业。但当子路认为管仲不为故主公子纠殉难,
孔子曾说:“管仲之器小哉!”批评他不节俭、不知礼,批评他以绝高的才能,却只赢得的一世霸道的狭小政治功业。但当子路认为管仲不为故主公子纠殉难,反 而做了公子纠的政敌公子小白的国相,其心行没有“仁德”时,孔子极力为管仲辩诬,认为管仲有“仁”的一面。并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 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莫之知也。”意思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于诸候,以一人之力达成了当时天下追 求和平的共识,天下万民到今天仍然蒙受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的历史功绩,我们这些人都会因为连绵不绝的战乱而被迫流亡四方,中原地区的文明就会彻底毁灭,华夏民族就会堕落成象披散头发、衣襟向左覆盖的野蛮民族一样了!评论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怎么可以象普通男女民众的狭隘道德观念一样,自已为一世清名而 伏尸在水沟里,使天下后世没有人知道他的德行与才华。”孔子对管仲既有批评,又有赞美,可见孔子知人论世的视界是开阔的,眼光是较高的。他看到管仲的才华 横溢,本来可以辅佐齐桓公完成王道事业的,但由于他的政治理想狭隘导致其政治事功的局限,仅能成就一时的霸道而已。不过,在对管仲不死于公子纠而投效敌人 的行为的评价上,孔子否定无条件忠君不知变通的行为,而是考量管仲一生“一匡天下,九合诸候”的事功,对于保护中华民族文明不致于遭受战争灾难而衰败、毁 灭的政治贡献。可见孔子忠义观念的考量不是以一家一姓的兴亡为标准,而是从天下国家的大局大义考虑问题。
 
颜渊是孔子非常欣赏的学 生,孔子曾多次褒扬他。但孔子也指出:“回(颜渊)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论语-先进》孔子认为颜回对于老师恭敬有余,但对于学术真理则缺乏 怀疑和大胆辩证的精神,然而孔子非常赞赏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此中可以看出,孔子看一个人是深刻、全面的,这也表明孔子知彼知己、谦虚谨慎、不骄不傲。
 
鲁国权臣季康子,专权而贪欲极盛,治下盗贼横行,孔子对他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不窃。”《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如果你季康子没有贪欲,就算赏赐人 民让他们为盗,他们也不会去盗窃的。”这句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季康子本身贪婪无厌的原因才使领地内的属民们沦为盗贼的。
 
孔子的见识非常敏锐,对贪权逐利的当权者每每施以严厉抨击。新出土的郭店楚简材料中有一篇名为《缁衣》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说:“子曰:下之事上也,不 从其所以命,而从其所以行。上好此物也,下必有甚焉者矣。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民之表也。《诗》云:‘赫赫师尹,民具而瞻。’”孔子看到领导 者的行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孔子特别强调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人民树立良好的典范。
 
孔子说过他原来认识 一个人,“听其言,信其行”,到后来却改变为“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孔子随着对于社会人性的认识,在识人方面的智慧。“视”是从一件事、一个动作、一 句话上看,“观”从日常做事的大体现象上看,“察”从一个人的经历背景等细微处看,这样的观人术,需要积累相当的社会阅历与人生经验。
 
中国人爱讲“察言观色”,对人的观察依靠综合直觉。不过,一个人的语言和伪装的神态会掩盖他的内心本质,特别是那些巧言令色者,因此有人说“闪闪发亮的 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然而一个人的实际行动却不会为他的为人撒谎。这一识人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一人的性灵,未必从言谈与神态中中显现,然而举止却难作伪。由迹观心,由事窥意,方可识人。
 
孟子的相人术更具有中国思维的特色:“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4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一面听他讲什么,一面观察他的眼睛,就能充分掌握这个人的心灵。这就是把一个人讲的话与他的眼光综合起来,依靠直觉掌握对象。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的眼神可以 透露人的内心状态。
 
三国时代,郭嘉勉励曹操沉着应对出身高贵、势力强大的袁绍的挑战。他向相比之下兵微将寡的曹操分析了双方领袖 的素质。认为曹操虽然弱小,但必然战胜貌似强大的袁绍。事实证明了郭嘉的论断,在他弃强袁投弱曹不几年,在他分析双方的“十胜十败”论提出不几个月,曹操 与袁绍相持官渡达八个多月,最后击败比自己强大至少十倍的敌人。历史证明郭嘉离开袁氏集团而投奔当时刚刚崛起不久的曹操,确实有知人之明,是良臣择主而侍的典范。这是臣子寻求明主、精英人才寻求好老板的成功例子。
 
近代湘学创始人、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一位知人、爱才的人,其门下培养出一大批文武人才。他曾经花费大量笔墨,论述人才层次、特征、考察方法等,特别是他的“知人八法”:判断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从表情考察内心世界、从 表面特征判断人的声望、判断模棱两可的方法、观其敬爱识其前途、从情绪上察人心胸、从缺点反观优点、从聪明看成就。同时他还指出“知人”过程中常见的错 误,诸如,以己观人、只凭第一印象、只凭个人好恶、只凭志向、重早慧轻晚成、只凭地位财势等等,如此透过现象观本质,不乏真知灼见。这是居于高位而知人善 任开创一代中兴事功的例子。
 
观人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观察反省自己。对近日所为细细思考一番,所做的到底为什么?理由是什么?是如 何做的?怀着何种动机与情绪做?是真正想做的事么?是真正该做的事么?既成事实之后心安与否?有否将所言所行诉诸苍天鬼神、公告于大众的勇气?用这样的原 则来反省,即可知耻知义,做人的品格就有了一层道德的保障。人若是不明道理,有时给自己的理由不过是敷衍,嘴上说的不过是谎言,连自己的心都欺骗过去,最后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