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舜帝的仁政:处罚适度,依法治国

2010-02-24 15: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古缘
舜帝在重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行,处罚适度。体现了仁政的思想,这和后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舜帝的仁政:处罚适度,依法治国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窜三苗于三危,殛鳏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用鞭刑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来惩罚有罪过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为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罚。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鳏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
 
  舜帝上任后烧了三把火: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接下来是任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上呆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
 
  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舜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这和后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还可注意的是,舜帝在重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行,处罚适度。这是开明君主与暴君(如秦始皇、隋场帝)的区别所在。治国的关键在治人心。不仅要赏罚分明,还要赏罚适度,才能使人心归)烦,天下大治。以忧国忧民著称的诗人杜甫曾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话表明了他对尧、舜时代的向往。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