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孔子的饮食养生智慧

2010-06-22 09: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纪连海
孔子还真的挺会保养的,在距离我们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居然能活到七十三岁高龄!他有什么保养秘诀呢?他是如何吃饭的呢?
孔子的饮食养生智慧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里的“七十三”,实际上说的就是孔老夫子去世时的年龄,这里的“八十四”,实际上说的就是孟老夫子去世时的年龄。
 
孔子还真的挺会保养的,在距离我们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居然能活到七十三岁高龄!
 
那么,孔子在养生方面的大智慧。孔老夫子到底是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的呢?他有什么保养秘诀呢?他是如何吃饭的呢?在吃饭这个最为普通的问题上,孔子有着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主张呢?
 
“食脍讲精细”
 
在饮食方面,孔子的第一个主张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谓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实际上就是说,粮食舂得越精细越好,鱼肉等切得越细越好。
 
在孔子看来,只要条件许可,为什么不能吃得更有营养、更考究、更舒服一点儿呢?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致化、审美化艺术化一点呢?
 
但这一切,还都要我们自己把握好才行。如果在任何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瞎讲究,那就一定会落得个物极必反的下场!正如孔子在他的《论语·里仁》里面所说的那样,“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读书明理之人,如果总是以自己的衣服和饮食的低劣而感到可耻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值得与他有什么交往了。
 
“饮食无求饱”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是孔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的一些做饭做菜方面的要求,那么吃多少合适呢?在孔子看来,吃饭吃菜的基本要求,应该是“食无求饱”!
 
在孔子看来,“食无求饱”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理由:
 
第一、“饱暖思淫欲”是人性的最大弱点。孔子看透了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在吃饱喝足、穿得又软又暖后,往往就会变化,产生淫欲之心。正如孔子在《论语·阳货篇》所说的那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所以,在孔子看来,要从根本上杜绝“饱暖思淫欲”情况的出现,必须做到“食无求饱”。
 
第二、人活着应该有比吃穿更高的要求。在孔子看来,人活着要吃饭是对的,但人不是为了吃饭才活着的。正如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所说的那样,“君子谋道不谋食。”,也正如孔子在《论语·学而篇》所说的那样,“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既然我们活着不单单是为了追求吃饱穿暖,当然就会要求我们向着生活的更高目标前进。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