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春秋时期步兵青铜长兵器

2009-06-24 14:3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春秋时期,武器是由青铜制作的,分进攻性武器和防卫性武器两大类。

春秋时期,武器是由青铜制作的,分进攻性武器和防卫性武器两大类。据《周礼·司兵》记载,战车上的武器有戈、酋矛、夷矛、戟、殳五种长兵,还有刀、剑等防卫短兵。

长杆三戈戟头部 战国早期

戈是一种装有长柄的兵器。主要适于在战车上抡动作战,所以,战国时随着战车的衰落,戈也逐渐失去作用,为戟所取代。

矛是尖形的刺杀兵器。矛头分为身、骹两部分。身一锋两刃,锋、刃下端用来安柄的空筒叫骹。矛也是西周、春秋战车上最常见的兵器。从殷周到春秋战国,矛的进步主要在于矛身逐渐加长,两翼逐渐缩小,以利于深中要害,加强杀伤力。《诗·鲁颂·閟宫》讲春秋鲁车兵兵器即有“二矛重弓”。二矛,就是酋矛和夷矛。酋矛长二丈(约为今4 米),矛头带有脊角。夷矛长二丈四尺(约为今4.8 米),矛头扁平无脊角。矛柄的长短,可任人调整,以适应长距离刺杀。战国后期出现了铁矛,《荀子·议兵篇》说楚国的“铁釶(矛)惨如蜂虿”,是很厉害的武器。

戟是由戈、矛联体发展来的复合兵器,兼有戈、矛二者的杀伤能力。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墓出土的戈矛联体青铜兵器,就是“戟”的前身。西周的戟,是戈、矛合铸在一起的,兼有啄、刺、勾三种功能。春秋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种联装二至三个戈头的戟。戈和柄的夹角加大,内和胡上加刃,以增加杀伤力。战国时,戟除了在上述方面有所改进以外,还出现了钢铁制造的戟。锋刺与援变得更为窄长尖锐,杀伤力也更大了。戟不仅适用于车战,也适用于步兵和骑兵作战,是军队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钩内戟 战国中期

殳,是打击武器。由棱形的金属头和竹、木竿装配而成。湖南长沙浏阳桥楚墓出土的春秋时的殳,长3.1 米,有棱无刃。战国时,殳的金属头往往带刺或带棱,以加强打砸杀伤力。

除战车五兵以外,车上的甲士还配有弓矢、刀或短剑。弓矢是远距离杀伤兵器。一般来说,一辆战车甲士三人,中间是驭手,左边的主射,右边的执戈、矛。甲士佩带刀或剑,以便在近距离时肉搏。

剑在商代已经出现,但无格、无首。西周后期,剑出现了圆柱形的茎和圆形的剑首。春秋以后,剑形日渐完备。战国时出现铁剑,杀伤力很大。《史记·范雎列传》说“楚之铁剑利”,韩的铁剑、戟能“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战国策·韩策一》)。剑也就成了各级军吏随身佩带的短兵和士兵的护身武器。

步兵使用的攻击型武器与车兵一样,也是弓矢、戈、矛、戟、刀、剑之类。只不过戈、矛、戟等长兵的柄比车兵的短而已。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