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的军事思想,有学者将曹操的军事思想归纳为10个方面:
一是“恃武者灭,恃文者亡”的战争观,暗示人们应从战争历史作用的角度去认识其行为。
二是先计而后动,并提出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六项为先计之要。
三是将贤则国安,提出君臣同欲,将宜五德备,将有五危,为将应防六过等注意事项。
四是重赏明罚,主张赏善不逾日,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败军抵罚,失利免官等具体措施。
五是礼不可以治兵。
六是兵无常形,尚奇而贵诈,提出出敌不意,示形于敌,诱而取之等一系列战法。
七是力避多方面作战。
八是重地势而不以险固为资。
九是用间重密,利用矛盾。
十是因粮于敌。
曹操军事思想的不足之处在于杀俘、坑降,进一步发展了兵家的愚兵之道。
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有的学者指出:
诸葛亮军事思想的主要方面,如治军、战略、用兵及谋策、合纵、兵制等方面理论都未脱出《孙子》的基本理论范畴,但显得更富有理性,更强调军事战线中的外交政策,在军事器械的制造、运用上,大大超越了前人。不足之处是儒家思想的保守性使他性格上过分谨慎,故其长于治理军队,短于奇计诡谋,连年劳师动众,不能克敌。在用兵方略上追求万全之策,用人上偏重于德。
还有人分析了诸葛亮在战略上的四点失误:一是不顾国弱地狭,南方夷越未得安抚,便进击曹魏。二是对“天下有变”的审视有误,发动襄樊之战根据不足。三是襄樊之战急功近利,错用关羽为将,使其孤军对敌。四是伐魏实行以攻为守的战略计划,以行仁义之师的虚名,行以弱攻强之实,造成国损兵疲的后果。
(责任编辑:绵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