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军歌古今谈(一)(3)

2009-06-25 17: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毛翰
1905 年,梁启超亲自动手,创作《从军乐》十章,为其六幕通俗剧《班定远平西域》的主题歌:“从军乐,告国民:世界上,国并立,竞生存。献身护国谁

1905年,梁启超亲自动手,创作《从军乐》十章,为其六幕通俗剧《班定远平西域》的主题歌:“从军乐,告国民:世界上,国并立,竞生存。献身护国谁无份?好男儿,莫退让,发愿做军人。”极言从军的快乐和光荣,一扫千百年来“从军苦”的陈辞滥调。

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冑,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后代为大清国歌。不过,其词不像是军歌,倒像是国歌。

一时间,中国军歌竞起。且国家不幸诗家幸,军歌往往出手不凡,各见风骨。如《从军新乐府》:“飞龙招展汉旗黄,十万横磨剑吐光,齐唱从军新乐府,战云开处阵堂堂。海外冤氛逼九州,吾人今日赴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负生平爱自由。”《义勇队》:“执干戈,卫我山河,莫蹉跎天时地利,恃人和。”《海战》:“烟雾深重重,响澎湃波浪排长空。战舰坚且雄,一只只排列阵图工。”《从军》:“枪在背,刀在腰,壮志不肯消。”《女革命军》:“女革命,志灭清,屏弃那粉黛去当兵。”《妇人从军》:“天有美人虹,地有少女风,谁云巾帼不英雄?”这些军歌在清末民初,流行于军队,也流行于学校。

接下来,北伐战争中流行《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红军时期流行《工农兵联合起来》:“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消灭敌人!我们勇敢,我们奋斗,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杀尽那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大本营, 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

1931年东北沦亡,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空前的救国热情,激发了军歌创作的新高潮,产生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中国军歌。其中有些是我们至今仍然熟悉的,如《抗敌歌》“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旗正飘飘》“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奔向那抗战的前方”,《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太行山上》“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八路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但也有不少是不应该被遗忘,却已经被我们遗忘了的。试举两例:《二十军(川军)军歌》共十段,第一段是这样的:“男儿乘风破万里,最好沙场死,国辱未雪怎成名,宝刀携出征。抗强权,除国贼,扫夷氛兮征禹域,莽莽长城,出入纵横,大地播英声。”其第七段则以“朝鲜缅甸与安南,原是我外藩”开头,这是现代中国人久违了的一种表达。抗日名将孙立人所部新一军,其《知识青年从军歌》也极有气势,其三段歌词分别这样开头:“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5年日寇投降,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屈辱。现代的中国军歌,是在列强侵凌、民族危难的岁月里诞生的。当二十世纪初黄遵宪、梁启超们创作中国的军歌时,正值甲午战败割地赔款的旧耻未雪,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新痛又起。当韦瀚章、田汉们再写中国的军歌时,日寇已经夺去了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现代中国军歌的与生俱来的主题就是反侵略、守江山、雪国耻。毕竟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过周秦汉唐的光荣,有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宣示,拂去近代以来的屈辱和晦气,中国的军歌理应张扬尚武精神,呈现出一种大气、豪情、威风,具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意志和力量。

(责任编辑:千古绝唱)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