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军歌古今谈(二)(3)

2009-06-25 18: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毛翰
这时,忽然听到海兰察的军营里歌声骤起,却不是兵部颁下来的凯歌那般文诌诌的,兵士们竟是扯着嗓子直声吼叫: 当兵的本来胆子大, 命里头注定了咱

这时,忽然听到海兰察的军营里歌声骤起,却不是兵部颁下来的凯歌那般文诌诌的,兵士们竟是扯着嗓子直声吼叫:

当兵的本来胆子大,

命里头注定了咱啥也不怕,

这份军粮吃定了它,

吃饱了老子就不想家,

嗨!吃饱了老子就不想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任他刀砍斧剁长矛子扎,

死了也不过变泥巴!

二十年又是个拼命的娃!

龟孙子且休把口夸,

比一比战场上把敌杀,

嗨!谁要是孬种就操他妈!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这便是海兰察自编的俚歌。海兰察,鄂温克族历史名将,在清乾隆年间,参加了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斗,屡建奇功。

查《清史稿》,果然有此官制凯歌:“乾隆二十五年,平定西陲,凯歌四十章。”“旧闻天宇原知向”为其二十五章,“阵合将军飞羽箭”为二十六章。

清末民初及此后的一些年间,中国军歌雅俗并举,以雅歌居多。下面这首《出征歌》就显得文辞典雅,古风犹存:

风飘飘兮雨潇潇兮军容照严寒

誓捐躯于酬国兮壮志不复还

千人万人相送兮欢呼夹道旁

祝吾师之长征兮扬名于四方

秣尔马兮荷尔戈兮决胜于沙场

救万民于水火兮箪食而壶浆

直捣黄龙之穴兮奏凯旋之章

扬汉声于绝域兮军乐其洋洋

辛亥革命后流行于北洋军队各部的一首《三国战将勇》,则以通俗见长: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阪坡前逞英雄,

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怀抱阿斗得太平。

还有张翼德,当阳桥前等,七啾咔嚓响连声,

桥塌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曹营百万兵。

云长武艺精,温酒斩华雄,孟德帐下显威风。

五关斩六将,保嫂寻皇兄,匹马单刀千里行。

……

当代的军歌,以风格论,多俚俗之辞,少典雅之气。在军人及全民文化水平已大幅提高的今天,其不足之处已逐渐显现出来。像“一呀么一呀么一呀么一”、“二呀么二呀么二呀么二”之类,多少显得有点没文化。而且这首《一二三四歌》,第一段将“一二三四”说成“一杆钢枪”“二话没说”“三军将士”“四海为家”,大致还说得过去,但“二话没说”已是弱项。第二段将“一二三四”说成“一条大路”“二月春风”“三山五岳”“四海为家”,就更加牵强了。行军路上只有“二月春风拂面过”,其它十一个月就不行军了吗?如果说一年四季的风都如二月春风般和煦可人,那也太夸张了。“三山五岳”更是强拼硬凑,满共才“一二三四”,怎么扯出“五”来了?

此文写完,偶尔看到一部电视连续剧《亮剑》,其主题歌《中国军魂》气势磅礴,节奏铿锵,不同凡响,让我们领略了一种久违了的听觉震撼力和阳刚之气(略感不足的是其曲调的民族化不够,旋律风格有似苏联军歌):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 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给我生命,给我力量,

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洒在我的胸膛上。

红旗飘飘,军号响,

剑已出鞘,雷鸣电闪,

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中国军魂!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