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古代兵器基础知识系列之七:甲(二)

2009-07-16 12: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明清两代,军用铁铠不仅制作精良,而且非常注重轻便。

西汉以后,甲片的基本形制和编组方法基本固定,变化不大,通常是选用搓得比较精细的三股麻绳编缀。其编缀方法大致是先横编后纵联,横编时由中心一片向左右编缀,纵联时由上而下,所以编成的铠甲一般是上排压下排,前片压后片。在需要活动的肩、腰胯等部位,则采用左右横向固定,上下纵向活动编缀,就是将编组的绳索留有可供上下活动的长度。这种活动编缀的甲片,编时则需要下排压上排,整个铠甲的编缀方法简单而有规律,便于及时修复。

汉代铁甲不仅在编制工艺上日益精湛,而且铁甲的锻造技术也不断提高。据专家测定,西汉铁甲片表面为铁素体的退火组织,中心部位的碳含量很高。所用材料是块炼铁,锻打成铁甲片后,再退火,表面脱碳,使炼就的甲片不仅坚硬而且富有韧性。不仅如此,汉代铁甲的生产量也很大,能够达到军队兵员一人一领的程度。据《东观汉记》载,刘盆子率20万人马向刘秀投降时,在宜阳城西堆积的铠甲,就像熊耳山一样高。三国时期,上好的铠甲都是用“百炼钢法”锻造的。诸葛亮曾下令制造“五折钢铠”。这种“五折钢铠”是选用反复选打五次的钢片锻造而成的。据说诸葛亮还监造过一种名叫“筒袖铠”的铁甲,选料精良,制作考究,流传几百年。这种铠甲不仅能抵御一般的锋矢,甚至连“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人”。可见其防护功能之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