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力量建设的根本,也是战斗力的根本,在于必须首先发展经济,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就根本谈不到胜利。“国贫而用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故;存乎制器,而器无敌。”(《管子·七法第六》)。国家贫困,财用不足,兵器就会低劣,军队就没有锐气,攻不能胜、守不能固,因而国家就有危险了。所以,治军之理在于发展经济、积聚财富,使财富积聚到天下无敌。在此前提下,才能论工、制器。“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引贾谊语》)。所以,“甲坚兵利,车固马良,畜积给足,士卒殷轸,此军之大资也。”(《淮南子·兵略训》)。结论是:“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四)精兵利器
精兵、利器,是对人与装备的基本要求,是军队战斗力的两个关键性要素,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目标。精兵与利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切相关。其一,“利器”是“精兵”的重要标志、物质依托和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装备,是战胜敌人的先决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事皆然,况战阵乃国家安危、人命死生所系者乎? 尤不可不利其器也。”(《明经世文编·丘文庄公集·兵器议》)。“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故曰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管子·参患第二十八》)。讲军队战斗力,一定先要讲究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粗劣落后,打起仗来,就等于以卵击石、拿着军队去给敌人送礼。其二,“精兵”是“利器”的支配主体。仅有利器而无精兵,利器就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精兵、利器是战斗力缺一不可的两个关键因素。只有精心刻苦锻造精兵,并且拥有利器,才能使军队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兵不精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簇同,斗而无勇与无守同”(《武经总要·前集·卷13》)。兵器不精就等于赤手空拳去作战,盔甲不坚固就等于脱去衣服袒露着身体,弓弩不能远射就等于短兵相接,射箭不中就等于没有射箭,箭射出去不能刺入目标等于没有箭头,作战不勇敢就等于没有设防。其三,精兵与利器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和发挥战斗力。抗倭名将戚继光说:“有精器而无精兵以用之,是谓徒费”,“有神器而无精甲利兵,终不可战”。只有以精兵熟练地使用利器,才能所向披靡。
(责任编辑:蓝田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