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达上海不久,正遇上那里有外国人组成的武装——洋枪队和外国军舰。他总觉得同样是军队,为什么外国军队的战斗力那样强呢?
他要解开这个谜。找许多书来看,看完后,还觉得不过瘾。于是想出个主意——微服私访。主意打定,李鸿章就真的就化装成一个小老百姓的样子,溜上了停泊在长江口的一艘外国军舰。洋人的武器装备与军纪,让李鸿章感到震惊。
于是,他决定从他手中这支部队做起,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改革落后的兵制。
当时,李鸿章淮军的武器装备除刀、矛、弓、矢等冷兵器外,就是传统的鸟枪、抬枪和劈山炮。于是,他先是通过他的亲哥哥李瀚章向洋人加急订购3000支洋枪,到货后,于1862年7月首先将其兵营改为洋枪队。
这支洋枪队真给李鸿章做脸,8月就在七宝街和北新泾之战中大败太平军。李鸿章更坚定了更新装备提高战斗力的决心,同年9月,李鸿章着手开始营制的改编,将各营之鸟枪队改为洋枪队,改编后的淮军装备为:每营共有洋枪328支,洋枪兵占全营战兵总数的71.6%。
1863年初,李鸿章又开始在淮军中建立炮队。原来,中国军队的炮兵是步兵的一部分,从来没有独立执行过作战任务。这次,李鸿章专设洋炮队,独立于步兵,成为中国最早的独立炮兵。到6月间,淮军每营都有劈山炮40尊,炮兵占全营战兵总数的26.2%。这一改革使淮军的战斗力大为增强。到1877年,淮军炮营,已成为可以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炮兵部队。
李鸿章不仅注意到了武器装备的更新,而且还认为,如果不强化训练,建立近代化的军队,也是一句空话。
李鸿章用新式战法训练军队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是雇外国军官担任教练顾问。二是拨军队由外国军官训练。
一开始,那些土里土气、没有文化的农民出身的士兵并不懂得如何使用洋枪和洋炮,李鸿章就让外国教练手把手地辅导。
有空时,李鸿章还自己搬把椅子,坐在教练场看士兵演练。有一次,发生了士兵因操练失误导致弹药被引爆,炸死20多名官兵的事件。但是,李鸿章一点都没有动摇训练改革的决心。他说:“世间没有唾手可得之果,待兵士百发百中之时,将无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