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事变革是系统工程,必须促使各种军事要素有机结合
军事变革不仅仅是军事技术的变革或武器装备的革命,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武器装备、军事思想、作战理论以及军事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因素。如果把军事变革仅限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提高武器装备水平上,军事变革就无法实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许多有识之士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但是,他们只感到中国武器装备不如西方,而看不到军事机器是整个社会肌体的一个外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连洋务派中最开明的李鸿章也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他只看到了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而忽视中国整个军事系统的落后,这是晚清军事改革的严重缺陷,也直接影响着后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的成效。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主导下,甲午战争前,中国买了几万支洋枪,建立了全部新式装备的陆军,还买了几十艘英国、德国的军舰,建立了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单独从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数量看,中国军队并不比日本军队差,但是在其他方面,中国却落后日本一个时代。当时日本已经模仿西方实行了军事体制的改革,陆军从编制到战术都模仿德国陆军,作战实行散兵队形。日本海军则模仿英军。清朝陆军则还是古老的湘军营制,打仗时拿着近代的武器装备却排列着古代的密集队形,往往在日军进行炮火准备时便溃不成军。
晚清的军事变革,采取的是不触动根本军事制度,而是在旧体制的边缘改制创新的办法。对于这些改革来说,确实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从整个全局来看,由于新的军事制度不能顺利确立,军队建设的整体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当中国军事步入世界舞台时,落后绝不仅仅表现在武器装备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从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作战理论、人才素质结构及军队体制编制等诸多方面并进。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武器装备上,而不去全面改造整个军事系统,即使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很难取得军事变革的成功和未来战争的胜利。
四、军事变革是自主行为,必须把学习外国与立足国情紧密结合
军事变革既要遵循世界军事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必须着眼中国的具体情况,如果全盘照搬西方军事的完整模式,中国的军事变革就会走上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