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棒
棒
外观和用法
下面介绍在统称为“棍棒”的诸多打击兵器中,为提高打击力度经过强化处理的几种强化棍棒。诃梨棒出于宋代,是一种使用多种材料制成,威力很大的典型强化棍棒。长约120cm,用铁缠卷,木制棒身,增大了强度。棒的前部加粗,使重心前移,用以提高打击力度。
钩棒也出于宋代,是一种前端带尖的强化棍棒类兵器,长约150cm。其特征是在前端安有带两个钩的锐利枪头。由于这一特殊构造,不仅能象棍棒那样进行打击,而且可用尖刃刺戳,或用两个钩拉倒敌人。前端尖刃用铁制成,比木柄重,使重心前移,提高了打击能力,据说,这种棒一直被使用到十七世纪。
历史与发展
在中国,强化棍棒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当然那只是一种被称做“殳”的简单棍棒。
如全所述,棍棒作为正规兵器用于战场的历史并不太长。到了后来,主要是作为仪仗用的兵器来使用。增加了打击力度的强化棍棒,也经历了同样的兴衰历程。到了今天,“殳”这种中国最早的古代兵器,只能从出土实物来加以考证。
在宋代,人、马读披铠戴盔的的装甲骑兵盛行一时。为打击兵器的复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前以作为仪仗用品的棒状打击兵器,再度出现在波澜壮阔的古战场上。
杵
外观和用法
杵是棒的一种,因其两端粗,中间细,故此得名。手握中间,用两端粗的部分打击敌人。打兵器的打击力与自身的重量有关,越重,打击力越大。所以,把杵的两端做的又粗又重。杵用木、铁、铜等多种材料制成。有的,是以木料做芯,外包铁皮,用以增加打击力。也有全部用铁制成的铁杵,威力更大,即使打在厚重的铠甲上,也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伤害。
历史与发展
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皇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许多古代的城墙,也多是采用“版筑法”修建的。所以,军队里就有杵这种工具。久而久之,士兵们就把杵作为一种兵器使用起来。在《武经总要》中介绍了杵棒,这种杵型打击兵器出自宋代。在重装甲骑兵盛行的时代,杵棒作为一种能给披铠戴盔敌兵以重创的有力武器而被广为使用。在历史上,曾出现了许多使用铁杵的英雄好汉,王(王圭)就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