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战争(三)(2)

2009-09-04 14:00
来源:中国战争通鉴 作者:佚名
评 析 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谱写了我国历史上一曲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史诗。在十几年内,起义军纵横驰骋于今山东、河北、河南、湖北、

评 

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谱写了我国历史上一曲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史诗。在十几年内,起义军纵横驰骋于今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的广大地区,横扫了半个中国,并一度夺取了唐王朝的统治中心长安、洛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王、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反动统治。连封建史官都不得不承认,“唐亡于黄巢”。这次农民战争虽然最后失败了,卫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起义军之所以能够如此风起云涌,取得节节胜利,根本的原因当然首先在于唐朝末年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土地高度集中,赋役苛重,贪污盛行,兵燹不断。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黄巢农民起,义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从军事上来看,王仙芝、黄巢在作战上也有很多成功之处:

灵活机动,避实就虚,流动作战。大范围的流动作战,是黄巢起义的一个突出特点。起义初期,面对强敌,起义军往往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策略,不死打硬拼,如同疾风闪电,来去无形,令唐统治者大伤脑筋,疲于应付。特别是黄巢在首次向西发展,攻击洛阳受阻以后。毅然改变战略计划,跃过长江,向南发展,更是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这是因为北方是唐统治的中心地区,藩镇林立,唐军密布,而南方唐的统治则相对薄弱,藩镇稀疏,唐笙较少。有很大的迥旋余地。同时,南方乃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向南方发展不怛可以斩断唐廷的经济命脉,向唐廷的“软腹部”插上一刀,而且义军可以得到充分的补给,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起义军之所以能够北伐成功,冲破唐廷的两道防线。一举攻下西京,正是与在岭南的养精蓄锐,蓬勃发展分不开的。

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和弱点。唐朝末年,各藩镇势力越来越跋扈,唐廷对藩镇的控制力日渐衰微。唐廷与藩镇势力之间,各藩镇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好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如身为招讨使的宋威说,“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在荆门曾给起义军以重创的刘巨容也说,“不如留贼,以为富贵之资。”坐镇淮南的高骈拥兵自保,置唐廷的严责催促于不顾,故意让起义军“纵横河洛,令朝廷耸振(震)”,统治集团内部的混乱于此可见一斑。黄巢充分地看到了这一点,一是利用唐廷无法实施有效的统一指挥、各藩镇都想拥兵自保的弱点,实行大范围的机动作战。二是利用矛盾,分化敌人。例如攻取西京前,他及时发出了“各宜守垒,勿犯吾锋”的警告,起到了孤立唐廷,分化瓦解的作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