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百战百胜 前燕杰出军事统帅慕容恪(2)

2009-09-15 11:5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朱桂林
永和元年(345年)十月,慕容皝令慕容恪攻高句丽。慕容恪拔南苏(今辽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派兵留守。 永和二年(346年)正月,慕容皝派慕容恪

永和元年(345年)十月,慕容皝令慕容恪攻高句丽。慕容恪拔南苏(今辽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派兵留守。 永和二年(346年)正月,慕容皝派慕容恪与世子慕容俊、慕容军、慕舆根及1.7万骑兵袭击扶余国。慕容俊坐镇中军指挥,而慕容恪则统帅诸军冒矢石进击,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永和四年(348年)八月,慕容皝病危,召世子慕容俊,嘱咐他说:“今中原未统一,方建大事,恪智勇俱济,汝其委之”九月,慕容皝去世。慕容俊即位。

永和五年(349年),后赵主石虎死,后赵大乱,诸子争位,互相残杀。燕王慕容俊在慕容垂(也叫慕容霸)的建议下,决定出兵攻赵。并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鹜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

永和六年(350年)二月,慕容俊分兵三路进攻后赵以慕容霸率军2万由东路出徒河(今辽宁锦州);慕舆于自西路出蠮螉塞(今北京西北居庸关),慕容俊亲率中路军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慕容恪则与鲜于亮部为前锋,慕舆部开辟通道。留世子慕容晔守龙城。至三月,燕军大胜而归。

永和七年(351年)八月,慕容恪率军攻中山(郡治卢奴,今河北定州市),魏中山太守上谷侯龛闭城拒守。慕容留其将慕容彪攻之,自率兵掠地至常山,军驻在九门,魏赵郡太守辽西李邽举郡而降,慕容恪厚抚之。率李邽再围中山,侯龛遂降。慕容恪入中山,斩白同,迁其部将、土豪数十家至蓟。慕容恪军令严明,诸将秋豪无犯。

在永和六年(350年)初,后赵大将军石闵据邺城,灭亡后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恢复本姓冉氏(史称冉魏)。随着慕容恪攻占中山后,冉闵也于永和八年(352年)正月攻取了后赵襄国(今河北邢台)。

三月,冉闵求食于常山(郡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中山各郡,欲图幽州(治蓟,今北京西南)。前燕占领后赵幽州后,也继续南进,图据中原,大战一触即发。

四月,慕容恪率大军击冉魏,冉闵虽决意迎战燕军,但他也自知众寡悬殊,且所部多步卒,而燕军皆为骑兵,野战不利,遂决意将燕军引向廉台的丛林地带进行决战,企图利用有利地理环境扬长避短,以人数相对劣势的步卒击败鲜卑铁骑;同时,廉台位于常山方向,苏彦的部队可前来接应。冉闵遂引兵向廉台撤退,先移军至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南)驻扎,等到慕容恪引兵而至时,冉闵又继续向常山方向撤退,且战且退,沿途连续10次击退慕容恪的追击,最后顺利到达廉台,并在廉台停了下来,慕容恪也随即率军追至。冉闵勇猛无比,所部将士皆为精锐,燕军畏惧。慕容恪于阵前激励将士。冉闵遂按照预定计划引军向丛林进发,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慕容恪的参军高开说:“我骑兵利平地,若进入树林,对我不利。宜马上遣轻骑邀之,将敌诱致平地,然后攻击”慕容恪听从他的建议,急派轻骑截击之,然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并将燕军分为三部,指挥诸将从两侧夹攻,自率主力加强中军,选善射者5000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