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公元1008年—公元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谥号“武襄”,北宋著名军事将领。在对西夏战争的4年中,他参加了大小战役25次,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每次作战时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常以一人一骑,率先冲入敌阵,左冲右杀,所向披靡。在一次攻打安远(今甘肃天水西北)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已然垂危,但听敌军又到,他挣扎而起,忍受剧痛、冲锋陷阵,终于击退来犯之敌。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
狄青
整肃军纪
为增强宋军的战斗力以抵御夏兵的攻势,宋仁宗下诏令从守卫宫廷的京师禁军中挑选勇猛之士赴边御敌,狄青被选中来到延州 (今延安)。由于善骑精武、技压群雄,他被委任为延州指挥使,屯兵扎寨于西岭山南寨(今延安凤凰山)。狄青为人正直,骁勇善战,治军甚为严厉,他在南寨整理队伍、宣布纪律、申明赏罚,并设立了刑部,对扰民违纪、临阵退逃者一律处于 “断手”、“斩首”等极刑。狄青因此受到许多人的攻击和诽谤而被判罪,黥面关押在城北十里村,后因延州战火告急,经人保举出牢,续任原职再守西岭。狄青复职后,仍坚持从严治军政策,曾一次对32人处以极刑,对10名将士判以断手,断手前,他命人用泥成坯捺下左手印,烧制成砖立于刑帐内,做到警钟长鸣,以示军规。他的这一做法令三军将士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诸将见狄青执法如山,在此之后,人人安分守纪,再也没有人敢违令犯纪,全军上下令行禁止。军中人人奋勉,始有死战之心,即使突遭敌军袭击也没有一个人敢后退一步,纷纷向前、拼死杀敌,坚持作战到底,所以次次以胜告捷。延州人为了纪念他,把他蹲过牢的地方更名为“狄青牢”,西岭山屯兵扎寨营称为“狄青寨”。今古寨尚存,断手的印戒砖目前已部分出土,且完好。
狄青
智胜党项
狄青为延州指挥使时,当时宋朝刚刚招募了一批士兵,编组了一支号称“万胜军”的部队。由于缺乏战阵的演习训练,士兵不熟悉阵法,又从未经过战火考验,士兵没有作战经验,所以几次同西夏军队交锋都失败了,受到西夏的轻视。有一次,敌人大举入侵,狄青将“万胜军”的旗帜全部交给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虎翼军”,让他们出去作战。西夏人果然中计,他们早已不把“万胜军”放在眼里,看到“万胜军”的旗帜满不在乎,认为能轻易获胜,便毫无顾忌地全军直扑过来。直到迎战时,才知道是他们最畏惧的“虎翼军”,心中早已怯战,结果被久经战阵的“虎翼军”打得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