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强渡乌江:长征的“开路先锋” 红四团(二)(2)

2009-10-19 11:49
来源:光明网 作者:铁血
红军长征 16日凌晨,红四团从驻地出发。途中经过两次遭遇战,歼敌两个营,急行军200多里,于午后1时到达腊子口下。就如何拿下腊子口全团士兵献计献

红军长征

16日凌晨,红四团从驻地出发。途中经过两次遭遇战,歼敌两个营,急行军200多里,于午后1时到达腊子口下。就如何拿下腊子口全团士兵献计献策。一个外号‘云贵川”的贵州小战士毛遂自荐说他能爬上绝壁。他顺利地攀上悬崖,为红军找到了一条出奇不意,居高临下打击守敌的路径。因此,红四团决定两面出击,一路登山迂回,一路正面强攻。王开湘对杨成武道:“政委呀,过沪定桥时你在前面,这回我带翻山部队迂回敌后,你在正面统一指挥”二营六连担当正面突击任务。林彪、聂荣臻、陈光等首长都亲临前沿,战斗进行了大半夜,正面连续强攻仍未奏效。敌驻守眠县的鲁大昌部五六个团的援兵天亮就有可能到达,那时红军要想攻下腊子口就更加困难了。形势万分危急。这时迂回的同志在漆黑的山林中摸索了半夜终于到达了进攻地点,正面强攻的六连也已进逼到独木桥下。两面夹击,守敌大乱,六连战士冲向独木桥。在短兵相接中,硬是用刺刀杀开血路,抢占了木桥,控制了隘口。全团奋勇冲杀,又突破敌人设在口子后面的三角地带防御体系。集中火力击溃了敌人反扑,一鼓作气再次冲垮敌第二道防线,全部占领腊子口。红四团乘胜打进眠州城东关,接着挥师东进先头占领了哈达铺。突破腊子口是红军长征途中少有的硬仗,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聂荣臻元帅高度评价:“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在哈达铺,毛泽东提出了挺进陕北的英明决策。红军也进行了整编,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四团改称四大队。转进陕北途中,毛泽东亲自向杨成武、王开湘布署了歼灭东北军骑七师一个团的任务。毛泽东说,由四大队直接冲锋,称赞杨成武,王开湘道:“四大队是有名的英勇冲锋的红四团嘛。”

到陕北后,原红四团团参谋长、已任二大队大队长的李英华在‘切尾巴”战役中壮烈牺牲。大队长王开湘因患伤寒病昏迷中触动枕畔的手枪,不幸头部中弹,魂归洛水。湖南籍勇士毛振华也在长征最后的一场战斗里洒尽了青春的热血。

1981年10月,聂荣臻元帅为红四团写下这样的赞语:“这个团在漫长的征途中经常担负先头团的开路任务。当然,这些任务比较艰巨,如果完不成就会影响很大。而红四团总的说都完成得不错。尤其是抢渡乌江、飞夺沪定、越过草地、突破腊子口等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战斗和行动,任务完成得很好。”在抗日战争时期,红四团所在的红二师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开赴华北前线,首战平型关。

解放战争中,这支英雄的团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如今,它是济南军区的一个团队,新的历史时期,这支部队继承和发扬着红军团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铁的信念,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铁的纪律,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铁的团结,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雷厉风行,敢打必胜的铁的作风的‘五铁”精神,无窝‘铁军”称誉,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新长征中仍是军中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金戈铁马)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