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辩论,明确态度
为推行攻击匈奴的策略,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御前主持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是否需要打击匈奴的辩论。
汉武帝的观点是:汉朝对匈奴的大量馈赠示好,不但没有满足这些野蛮人的贪欲,反而更激起他们对汉朝巨大财富的觊觎之心。朝野上下已经对匈奴毫无信用、反复无常的行径感到无比厌烦,确认这是一群不可以用道义来约束的野蛮部落。对于这样的边患,如果不彻底清除,反倒会让其觉得软弱可欺,国家边境也不会获得永久的和平。
攻打匈奴
辩论开始后,汉武帝发现朝廷中的论调明显分为两种:支持和亲者认为匈奴难以降伏,还是应该继续以前的和亲策略;主张用兵的大臣则尖锐地指出,和亲只会助长匈奴嚣张的气焰,会向朝廷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对他们的宽容忍让绝不能再继续下去,并且,事实证明匈奴的存在对汉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来,大行令王恢提出一个大胆而又诱人的计划:在马邑设下埋伏,用计诱使匈奴单于上钩,一举消灭。这个方案打动了汉武帝,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出兵攻打匈奴。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王恢统领30余万军队,埋伏在马邑城(山西朔州)左右山谷之中,然后设计引诱匈奴进击。但在最后关头,被匈奴单于识破计谋,匈奴急忙撤退。汉匈两国的邦交从此破裂。
倾力靖边,远驱匈奴
此后,汉武帝更为苦心地经营征伐匈奴的计划,他精心挑选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深入敌巢,并集合了李广、赵破奴等一大批杰出的将军。汉军斗志高昂,都希望在与匈奴的决战中立下不朽的功勋。
骠骑将军霍去病亲自对武帝许下誓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汉武帝最终将领兵重任托付给了他。
但最终与单于主力交锋的是大将军卫青。当时卫青已出塞千里,正好遇到伊稚斜单于在此摆好阵势。卫青冷静地命令用军中的武刚车环列为营,派出五千精骑与伊稚斜交锋,匈奴也派出万骑。战斗进行之中,卫青又令军队分左右两翼包抄。伊稚斜见汉兵强盛,心中不安,到傍晚时分,偷偷骑上健壮的骡子在数百名匈奴勇士的保护之下突围逃走。卫青察觉之后,急命轻骑追击出二百多里,最终没有赶上,被其侥幸逃脱。卫青继续清剿匈奴余众,前后斩杀万余人,一直杀到赵信城。这里有匈奴积攒的粮食,汉军就此休整一日,将城里剩余的粮食焚烧,从容回师。
霍去病也率领精兵深入大漠两千余里,转战匈奴腹地,如入无人之境,斩杀匈奴7万多人。最终封狼居胥,禅姑衍,临瀚海,耀武扬威而还。匈奴虽未尽灭,也大无生气了。此次杀敌近十万,匈奴丧胆,汉军士气大振。
自此以后,匈奴远没有过去猖狂,漠南也再没有匈奴的王廷存在。匈奴躲在漠北寒苦之地不敢再对汉朝有非分之想。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的决战最终取得了圆满的胜利,所做的战略设想全部成功实现。
汉武帝为击败匈奴,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但从长远意义来看,匈奴被击败后,汉朝获得了长久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国力不断上升,从而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个广为后世称颂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