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毛泽东自认为败走麦城的五次战役

2009-11-06 14:27
来源:《中华传奇》 作者:佚名
胜败乃兵家常事,毛泽东并非“全胜”,他自己也否认“战无不胜”的颂词,说自己多次败走麦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毛泽东无疑是最大赢家。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毛泽东并非“全胜”,他自己也否认“战无不胜”的颂词,说自己多次败走麦城。

毛泽东

长沙战役:火牛阵失败

中共1930年夏天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命令各路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在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抵达长沙前,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已进行了第一次长沙战役,那次战役一度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下长沙,但很快又被夺回去,而且红军损失惨重。现在要第二次攻打长沙,更非易事。

朱毛两人1930年8月24日下达了红军分三路向长沙推进的命令。进抵长沙近郊后,红军从情报中获悉,长沙国民党守军有六个师一个旅,共31个团,又有坚固的工事,与红军相比,占明显优势。

毛泽东本想诱使守军离开工事,再行攻击,但是没有成功。他遂于9月1日晚发出第二天发动总攻的命令。总攻战斗异常激烈,红军甚至采用了古老的“火牛阵”,驱赶牛群来冲破守军设下的电网障碍,没有奏效。红军多次冲击,损兵折将,都未能突破防线。

此时,长沙附近的国民党援兵已到达湘潭一带,红军只好撤退。

【点评】

长沙战役是红一方面军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红三军团在彭德怀、滕代远的指挥下,乘长沙地区国民党军兵力较弱,3天打4仗,追击近50公里,经过伏击战、追击战、阵地攻坚战,以8000人枪打垮3万人枪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夺占省城,这对于年轻的红军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战役胜利,“这在军事史上是不多的”。 

然而,战役的胜利并不能掩盖战略指导的错误。在客观上,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在某种程度上又助长了立三路线错误的发展。在这一方面的影响作用,同样不能否认。 

正如1931年3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决议所指出的:“三军团第一次进攻长沙在整个政治战线上是执行立三路线,但三军团所以能够占领长沙,在政治意义上获得这样大的胜利,是因为三军团前委正确地估量了长沙本地的敌我力量的对比,是三军团的英勇斗争”。

水口战役:打赢了的败仗

中共临时中央1932年6月命令红军消灭进入江西境内的国民党广东军团(粤军),占领梅岭关,随后再沿江北上。

红一军团7月初控制了梅岭关要隘后,粤军即由韶关、信丰兼程赶赴广东南雄,意图与北面国民党军合击红军。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将领决定集中一、三、五三个军团,同时进攻正在进行南北合围的国民党两路军队。

红五军团7月8日凌晨向南雄县境内的水口方向开进,与国民党军两个团开战。次日,粤军八个团的援军抵达水口战场,国民党军力量增至十个团。红军对此却并知晓,红五军团仍按原计划实施攻击,结果伤亡很大,直至红军独立第三、六两师到达,才稳住战局。红军主力两天后到达水口,国民党军队退入南雄,战役结束。

水口战役从最终结局来看,红军是胜利了,但毛泽东认为那是一次“打赢了的败仗”,他说:“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

【点评】

此役,红军计击溃粤军15个团,给入赣粤军以很大打击,稳定了中央苏区南翼,为红军尔后在北线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次战役,红军不仅未获重要缴获,而且自身“损伤两千以上”。此战没有达成歼灭的目的,而是造成了击溃战、消耗战,其原因是兵力集中不够。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