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和以前的皮甲、甚至石甲不同,冶铁技术迅猛发展,国力强盛的西汉骑兵普遍使用铁铠甲。由于骑兵的特点,只有甲身,没有甲裙和甲袖。甲身由胸甲、背甲、胁片组成。早期还是秦军的那种大片铁质片甲,东汉时期,甲片更小的铁质鱼鳞甲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
马
战国时期,中原就开始大力发展马群。一方面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引进大批良马;另一方面在燕赵地区和西方的秦也开辟了牧马场,大规模牧养马匹。养马技术在当时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高超的养马专家,写出了一批养马学的专著。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晚期帛书《养马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马外形学专著。对战马的训练和保养,在当时受到普遍的重视。这在《吴子 - 治兵》中提到:“辑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又要“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秦律《厩苑律》中也对战马的管理有着具体的规定。到汉代,马政已经建设得比较成规模了。
大汉铁骑
马具
早在秦代,骑兵就装备了齐全的马鞍,勒马之具也已经完备。马鞍也在发生改进。西汉帝国骑兵还是使用的早期的软鞍,但是到东汉时期,已经使用了高鞍桥的硬马鞍,更加有利于骑兵的马上格斗。然而,根据考古发现,汉代骑兵依然没有马蹬的装备,作战时骑士两脚悬空很不利于格斗和发力,影响了汉代骑兵威力的发挥。这样一支装备精良,且以强大人力物力后盾的西汉帝国骑兵军团,与匈奴的战争,可谓波澜壮阔,很多文章已经反复讲述了这段战史,这里就不说了。
总之,汉代与匈奴的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中原作战方式。原来只是作为军队"耳目"的骑兵部队现在已经成为作战的主力;而步兵的作战对象已不是对方的步兵,所以必须具备抗击敌方骑兵密集攻击的能力,因此弓弩兵的配置受到了重视。如大名鼎鼎的李陵5000步兵以弓弩抗击10余倍匈奴骑兵的故事。
战车的作用,则更多是用来进行防御,而不是攻击。如漠北作战时,汉军与匈奴遭遇后,便将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敌骑突袭。由于匈奴骑兵出没无常,塞外行军也多采用疏散的队形,而且把侦察部队派出去很远,以便于及时报警。正是这样长期的作战环境,迫使汉朝军队摆脱了楚汉战争时期以步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进入了骑战时代。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