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铁骑首战告捷,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野战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 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这数千年虽未免有些夸张,但还是说出了宁锦大捷的重要意义。关宁铁骑的威名打出来了!现在还是依城 而战,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可以跟后金军真正的争雄于疆场了。

袁崇焕
三年之后,崇祯二年秋,皇太极避开了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成千上万的后金兵如潮水般向长城涌去。毫无准备而且刚刚才因为欠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几乎立刻土崩瓦解,当年戚继光苦心经营数十载的防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26日,济尔哈朗,岳托指挥的右翼4旗军与右翼科尔沁蒙古军突破大安口入塞,半日间歼明军5营……阿巴泰,阿济格指挥的左翼4旗军和左翼科尔沁蒙古军破龙井关入塞,斩明副将易爱。27日,皇太极亲自统领的主力军克红山口入塞。30日,后金军合围了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遵化。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无疑是个晴空霹雳。10月28日,消息刚传来的时候,即使是袁崇焕也不免大惊失色。但他立刻作出了一系列决策: 防区最近蓟镇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4000轻骑立刻出发,急援遵化。几个时辰之后,袁崇焕亲率副总兵张弘漠,参将张存仁,游击曹文诏等人带领紧急动员起来的部队进关。第二天,总兵祖大寿负责指挥参将王承胤等人率领关宁大军主力前往接应。经过袁崇焕等人多年苦心经营的关宁铁骑的素质今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督师大人军令一到,十几万将士无不凛遵。从山海关到宁远,锦州的无数座军营几乎同时忙碌起来,虽然大家心中都感到震惊,但基本上还能做到忙而不乱。山海关 南门整夜都有军队源源不断的开向关内。只不过一天多的工夫,几万军队就完成了动员,开向前线,辖地数百里的大军区整个进入了戒备状态。袁崇焕很清楚,赵率教的那4000轻骑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数万八旗大军的。他也不指望能那样,他所希望的是赵率教能够抢在城破之前驰入遵化。只要有赵率教这样善守的名将主持,再加上4000精兵,像遵化那样的坚城是完全可以守得住的。可是在赵率教军赶到前遵化已经陷落,赵军于城外几十里处中伏,全军殉国,赵率教英勇战死!袁崇焕和他的几千精骑就已经连续赶了2天2夜的路。在350里的急行军中,即使是他亲自精选的9000最精锐的骑兵也有4000人掉了队,但还是及时的赶到了北京城下,
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广渠门外摆开了战场。这决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一边,是天聪汗亲自指挥的数万八旗大军,而另一边,则是袁崇焕和他的5000关宁铁骑!关宁铁骑分为3个部分,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亲率标营阵于西。3军互为犄角之势。明军刚刚立阵完毕,后金骑兵就如黑云万朵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皇太极已经知道对手是辽军了。这个消息一度使他十分紧张,不过他很快断定这决不可能是辽军的主力而且指望不上城中的炮火支援。一鼓作气,先把这支明军消灭了再说!自信归自信,大汗对这支少得可怜的敌人还是相当瞧得起的,为了谨慎起见,他投入了手头几乎所有的兵力,打算一个时辰就把他们干净利落的全部消灭。也给城上的其他人看看,顽抗的结果是什么!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虽然敌人早已成了八旗大军的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小孤岛,但无论怎样的惊涛骇浪都无法将这个弹丸小岛淹没!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他最器重的精兵骁将都上去了,可他所等待的捷报却始中没有传来!就在这时关宁铁骑的4000掉队人马赶到,在后金军的侧后方发起猛烈冲击,二面铁骑的夹击下,后金军最终陷入了无可救药的混乱之中。如果我们早生三百多年,并且有幸站在此时的北京城头上的话,一幅极其奇特的画面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漫山遍野的后金军在狼狈溃逃,而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的只有区区几千关宁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