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杜聿明曾率战车部队参战,配属给第87师攻击杨树浦,然该师步兵从未进行过与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在战车进入街市内时,步兵任战车在前突击而不加掩护,战车被日军击毁3辆、击伤8辆。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陆军装甲兵团避战,陆续撤退到了湖南湘潭。
1938年初,苏联以换货形式援助中国的T-26战车和自意大利购入的“菲亚特”战车、德国产装甲汽车、奔驰柴油卡车、美式福特卡车、意大利产摩托车数百辆陆续输送至湘潭,在这些车辆基础上,陆军装甲兵团被扩编为陆军第200师,仍由杜聿明任师长。1938年4月,200师的搜索营出动装甲车12辆,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担任搜索警戒任务。
戴安澜与昆仑关战役
1938年10月,200师扩编为新11军,1939年改称第5军,扩编后,部队移驻广西全州,杜聿明担任中将军长。
戴安澜
戴安澜出任师长之后的第200师,只是第5军的一个步兵师,第5军除军直属的战车团外,其它部队都不是机械化部队,徒有“快速部队”的虚名。
1939年9月,日军发动桂南战役,为的是彻底切断中国的最主要补给路线。中国获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线即法属印度支那线,运进中国的补给物资的85%经过此线。日本认定,切断这条路线将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
日本在南京设立以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中将任总参谋长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日军桂南战役的主力第5师团是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号称“钢军”。
昆仑关战役,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蒋介石决定投入他的老本。
1939年11月16日,蒋介石调其最精锐的第5军归白崇禧指挥,投入昆仑关战役。
11月25日凌晨,由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烈进攻,600团团长邵一之、团附吴其升阵亡。鉴于战况不利,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此次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12月1日中国军队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的昆仑山上,虎踞于曲折的柳州、宾阳至南宁的公路,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东面2公里处有653高地,西面2公里处屹立445和441高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历代兵家必争战略要地。早在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著名战场。
12月7日,蒋介石决定反攻,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以北路军第5军主攻昆仑关。
12月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命令以戴安澜第200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邱清泉新编第22师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彭璧生率第200师两个补充团侧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18日凌晨,战斗打响,中日两军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
防守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以炮火和飞机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炮火延伸后,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日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狂轰滥炸,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夺回昆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