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猎鹰”——成都军区特种大队
成都军区特种大队是一支用高科技装备进行特种侦察作战的新型侦察队伍。自1992年组建以来,他们克服了一无教材,二无模式、三无经验等困难,努力探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科技条件下特种部队训练作战规律,不断深化战法研究和训练改革,在侦察引导、空中切入、破袭作战、紧急撤离这四个战场课目上取得了丰硕的训练成果。
这支部队现驻守在成都市,现任大队长刘友春、政委孙勇,官兵绝大多数来自西部贫困地区,但装备和人员素质并不差,是成都军区科技练兵的模范单位。电视剧《突出重围》中的数字化小分队,机降作战,战场信息电视传输,红、蓝双方的前沿侦察等很多镜头就是从这个大队平常的训练资料中剪辑出来的。还有剧中真枪实弹对着士兵搞射击训练,预防高技术战争中的电子炸弹,蓝色雪狐小分队等等都是导演从该大队平日训练中得到的灵感。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这套片子,一睹他们的风采。
他们5次获得特种训练成果一等奖,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被总部和军区称赞为是“西南猎鹰”。
“东方神剑”——北京军区特种大队
他们装备有GPS/GLONASS交联卫星定位系统,精度可达3~5米,地面监视雷达、无人驾驶侦察机等先进侦察和定位手段,可在短时机内“透视”方圆近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导弹发射阵地、指挥控制中心等战略目标。
他们还有一支动力飞行伞分队,可远距离飞跃数十千米的复杂地理障碍,隐蔽接敌。每位侦察兵还必须利用携带的迫击炮、火箭筒和喷火器等多种武器,以迅雷之势,将“敌”直升机平台、导弹阵地和侦察雷达预警系统等要害部位,尽数摧毁。
拜地理和资源所赐,北京军区的这支特种兵分队在资源分配和人员选拔上有超越其它军区的优势。例如,其它军区大都只有一个甲类集团军,地处偏远地区的军区就是在这一个甲类集团军中一下子挑选几百兵“能文能武”的精兵强将都往往捉襟见肘,而北京军区的这支部队兵源却可以在38军和27军两个甲类集团军中慢慢地挑。在武器装备方面,他们也是全军最先发配新型作战头盔和95式自动步枪的单位。他们在近期又是首先装备具有“强大爆炸力”单兵爆破器和便携式激光致盲器等先进装备的特种兵单位。
自组建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中央军委、总部、军区赋予的40余项重大军事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总部机关誉为“能侦善打的一代精兵”。
“东北猛虎”——沈阳军区特种大队
曙光初露,某机场上空,一支特种伞降分队迅速着陆,面涂迷彩的伞降队员迅急扑向“敌”机场要害部位,在我航空火力支援下,对“敌”机场指挥中心、停机坪实施突击;动力翼伞分队、蛙人分队分别对敌防空阵地、警戒雷达实施突击。硝烟弥漫中,破袭成功。我特战队员搭乘运输机,在航空兵、舰艇掩护下迅速撤离。这是沈阳军区某特种大队与海、空军协作,破袭敌机场综合演练的场面。
与此同时,一支被称为“海上突击队”的潜水小分队,全副武装潜入“敌战区”,神不知鬼不觉地对“敌”水下目标成功爆破后,又驾驶空中动力翼伞破雾驾风直临“敌”区实施侦察、空降破袭。这就是有“东北猛虎”之称的沈阳军区特种大队。
针对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部队要天上飞、水中行、荒野生存、小群多路等特点,这个特种大队在演练中注重强化单兵野战自我生存保障能力。他们打破常规,把单兵自我生存能力训练时间增加了2/3,每年都到丛林、高山、沙漠、草原等生疏恶劣环境,进行3至4个月的野战生存强化训练,不住民房,不带食物,先后探索出几十种野外自我生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