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0月底,北京的大街上挂满了抗美援朝的大标语,高大建筑物上插满了红旗。自从党中央做出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定之后,全国人民热烈响应,人人要为抗美援朝出一份力。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乘坐一辆吉普车,从东长安街开了过去,他要马上赶到空军司令部去开一个紧急会议。路上围了一大堆人,路边立了一个标语牌,上面画了一架大飞机,底下有一行字:捐钱为志愿军买飞机。许多行人走到这里纷纷驻足掏钱,投到对面的一个箱子里,其中还有妇女抱着小孩子,让小孩往箱里塞钱。这情景深深感染着刘亚楼。空军刚刚建立,朱德元帅与新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合影还没有打过仗,就受到人民的如此厚爱,霎时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刘亚楼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当他走进会议室的时候,看到偌大的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大家还在议论着刚才看到的街上捐钱买飞机的新闻。
刘亚楼对副司令员常乾坤说:“老常,开会吧,先把情况介绍一下。”
常乾坤应声打开文件夹,说道:“根据刚刚得到的情报,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已经投入了14个联队,其中两个战斗截击机联队,8个轰炸机联队,1个海军航空兵联队,3个舰载机联队,各种作战飞机1100多架。他们的飞行员全部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中不少是王牌飞行员,一般飞行时间都在1000小时以上。另外南朝鲜的空军还有100架飞机。我们现在准备入朝的是刚刚组建的两个航空兵师,一个轰炸机团,一个强击机团,总共有飞机200架。以后还会增加。”
装备悬殊的困难摆在大家面前,刘亚楼也和大家一样着急,他问大伙:“敌我双方的兵力悬殊,这个仗该怎么打呀?”
与和平时开会的热闹场面相比,今天是太静了,静得叫人有些郁闷。大家也都不说话,只是不时抬眼望一下刘司令员,希望他能拿出妙方。
刘亚楼只好先发言了:“我刚刚接到彭总的电话,他说我们主要是步兵,坦克和炮兵也不多,一入朝就尝到了敌人飞机轰炸的滋味,天天在头上嗡嗡,不好受啊!志愿军司令员要求我们空军马上开赴前线,支援地面部队与美军作战。”
刘司令员的话音刚落,刚才还平静如水的会场,一下子开了锅。虽说七嘴八舌,但意见还比较统一,那就是早点开到朝鲜前线,连打边练。决不能等到练好了再去打,那肯定耽误战机。
常副司令想得更细一些:“敌多我少,不能零零散散打,那样东一架,西一架,我们就没有了。”
也有人说:“那是,硬拼是不行的,可等待更不成!”
也有人担心:“飞机作战不同于地面上开枪开炮,弄不好一头栽下来!我看还是抓紧时间多练一些时间,出去就能当拳头用!”
看看议论得差不多了,刘亚楼最后做出决定:“我们至少一次可以出动100到150架,狠狠给敌人一个打击!”
与会者都同意这个作战方案。于是刘亚楼组织人写出报告,上报党中央。
11月初,中央军委任命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刘震先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下一步再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11月4日,刘震司令员走马上任,刘亚楼在北京与他进行了认真商谈。刘震对这一任命心里很不安,他对刘亚楼说:“司令员,搞陆军建设和作战指挥我还有点办法,而搞空军的作战指挥却毫无经验,还是让我回中南空军工作吧,待日后空军进入了抗美援朝战场,我可以随时去学习。”
刘亚楼耐心地跟他说:“人民空军是刚刚从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技术军种,大家都没有经验,只能摸索着去干。困难肯定是会有的,但也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国家向苏联请了一批顾问,帮助我们训练机关和部队;苏联还派了一些空军部队配合我们作战。他们的空军建得早,又有作战经验,我们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这是一条捷径。”
刘震细细地琢磨着,点了点头。
刘亚楼鼓励他:“我们同在四野工作过,我了解你会打仗,这次调动是志愿军司令员彭老总点的将,经毛主席批准的。”
刘震一听这话,立即表示:“坚决服从中央军委的命令,先试试看,不行请另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