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历史上经常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篡”了汉献帝的位子,曹操就顺理成章地被尊为魏武帝。如若这样算来,曹操也就算是“篡”了位。做臣子的篡了君王的位,难道不是奸贼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仅仅只是腐儒之见,令人感到十分可笑。当时曹氏代汉,应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什么合法或不合法之说。假如说一些改朝换代者都是“反叛”、“篡夺”,那么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自商周以来,在我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合法的朝代了。
还有一点就是曹操为人奸诈,善于玩弄权术,非正人君子所为。一般的君子之风都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史书上关于曹操耍奸使诈的事例有很多。其中有一本特别讽刺、揭露曹操奸诈行径的书叫《曹瞒传》。在这本书中,有一件事说曹操在年少的时候整日“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的叔叔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向他的父亲曹嵩反映这个问题,希望曹嵩对曹操严加管教。曹操知道之后担心受到责罚,便心生一计,来对付那个爱管闲事的叔叔。
这一天,曹操在路上远远地看到他的叔叔要来了,立刻装出一副脸歪嘴斜,很痛苦的样子。他的叔叔看到之后大吃一惊,忙问他是怎么了,曹操回答说:“突然中风了。”于是他的叔叔赶紧去告诉曹嵩,曹嵩也大吃一惊,忙找来曹操,见曹操面容正常,什么事情也没有,就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了,怎么这么快就好了?”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所以就诬蔑我。”有了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从此以后曹操的叔叔再向曹嵩说曹操的坏话,就连曹嵩也不相信了,于是曹操也就更加无法无天了。小小年纪就成了耍奸高手,可谓是“自古奸雄出少年”了。
由于世人都认定曹操是一个“奸雄”,所以关于曹操的“故事”也就特别的多。还有一件事情是这样的,曹操生怕遭人暗算,便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就算他当时是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当我在睡觉的时候,谁都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就会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天,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从此以后,在曹操睡觉时左右谁也不敢靠近他的卧榻了。
曹操还曾声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他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事后我有重赏。”那个倒霉的侍从听了曹操的话,竟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曹操,曹操遂大叫“心动”,于是便令人把那个侍从拿下,果然在侍从的怀中搜出了利刃。曹操立刻下令把那个侍从斩首,最为可怜的就是那个倒霉蛋,恐怕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
最经典的故事还要数曹操杀粮官以塞众口了。话说曹操在和袁绍对峙时,军中粮草已尽,他生怕士兵们因吃不上饭而生变故,便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粮官说:“分发粮食时可用小斛代替大斛。”曹操听了之后高兴地应允了。但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一定瞒不过将士们,此时军营里顿时议论纷纷,皆骂曹操骗人。其实曹操何尝不知此法难以欺众?对此他早已成竹在胸。他对粮官说:“我要借你的头以平众怒,不然事情不好办。”随后便将粮官斩首,令人挑着粮官的头在军营中示众,血淋淋的脑袋上还贴着曹操的亲笔判词:“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这样一来,曹操就把军粮不足的责任一下子找到了替罪羊,轻而易举地就借别人的性命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一招果然高明,将士们看到曹操已经把那个“贪官”斩首,气也就跟着消了。
其实史书上关于曹操这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一瓜杀三妾”、“代人捉刀”等,都透出曹操凶残的一面。当然,如果仅仅是骗人,如“望梅止渴”之类,倒是传为美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