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后的第二年,即1938年,云南讲武堂再度改名,按中央军校系列,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黄埔军校的9个分校,均由蒋介石兼校长,具体实行主任负责制,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期间毕业的军校学生,依照序列定为黄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训各类学员近8000人。
对云南子弟兵来说,残酷的战争刚刚开始,伤亡让血战沙场的官兵很快就司空见惯。与其他部队有所不同的是:云南官兵随身携带着家乡的百宝丹,可止血疗伤。百宝丹就是云南白药,因药色洁白,故称之为“白药”。
在云南讲武堂第十七期学员名录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百宝丹创始人曲焕章的名字。在这份档案中,曲焕章的身份是云南讲武堂一等军医官。1937年9月,当60军将士准备出征时,曲焕章慷慨地拿出三万瓶“百宝丹”,赠送奔赴抗日前线的全体官兵。
当第60军在中原与日军血战之际,第二支抗日滇军58军在军长孙渡率领下,于1939年8月1日从昆明出发,任务是驰援武汉。新11师师长鲁道源,云南讲武堂十三期毕业,抗战前,他是滇军的5个旅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暲介绍:鲁道源带兵是军纪甚严,他是言出必行,因此在战场当中他的部下从来不敢,在打仗的时候向他请示,因为如果请示,他电话里面就告诉你,所下的命令一律不能够改动,他也非常痛恨贪污腐败,他说死要钱的人,不能谈事业。
鲁道源后来接替孙渡将军出任军长,率领58军官兵一路转战湘鄂赣,与日军主力作战。当时的著名记者黄声远,曾写了《壮志千秋》这本书专门记录58军战史。黄声远是这样评价这支云南军队的:“老百姓都知道云南队伍很客气。而云南的健儿们的性格,大抵是不喜欢多说话,但谈起来却又很坦白。因此他们和老百姓吃苦耐劳……他们不雇夫,不乘轿。假使没有病,就是长官坐轿子,也要枪决”。
山西的黄土高原。从1937年到1941年,这里曾经聚集了数十万中国军队,他们没有退过黄河,而是驻扎在太行山、中条山等地区,构成河南与陕西的屏障。山西全省成为抗战中最坚强的堡垒,历经8年而让日军无可奈何。
朱德将军是1937年8月率三个师的八路军,从陕北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战场的。初战平型关,八路军重创骄兵急进的板垣师团一部,从此威名举国皆知。稍后,八路军配合忻口战役的国民党军队,有火烧阳明堡日军飞机的举动。
抗日战争中,这位从云南讲武堂走出来的总司令,率领他的军队一直坚持在敌后战场,不仅没有被日军击败,反而发展壮大,成为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整整四年间,中条山象一道屏障,掩护了黄河南岸的中原地带。日本称中条山是让人痛苦不已的盲肠,中条山和太行山一样,是中国军队绝不在强大日军面前轻言退却的象征。
抗战开始后,朱德的讲武堂同窗唐淮源任第3军军长,奉命驻守中条山。此外,唐维源的长官曾万钟、部下寸性奇师长等也出自云南讲武堂。
1941年5月,日军秘密调集20万大军,400架飞机,向中条山发起了代号“中原会战”战役。这是一场令重庆军事统帅部极为难堪的失败之役,数万名中国士兵战伤或者被俘虏。第三军也损失惨重,在战斗中,唐淮源军长自杀殉国后,寸性奇师长突围时被炮弹炸成重伤。